发挥“三个作用”,去年重庆绿色信贷余额超1900亿

2020-01-14

1月13日,2020重庆“两会”举行如何发挥“三个作用”专题记者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围绕重庆如何“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介绍情况,他称,2019年全市纳入统计的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900亿,同比增长超20%左右,同时,重庆成立全市首家绿色银行,发行绿色债券44.6亿元。

陈卫说,绿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2019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发展。

陈卫说,绿色发展包含两大方面:一是生态产业化,就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资源的“含金量”;二是产业生态化,就是不断提升产业经济的“含绿量”。

为此,陈卫建议:一是严格空间管控。2019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中率先编制完成“三线一单”并通过部级评审,近期将正式公布。同时,继续严格落实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管控要求,即1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通过有效的空间管控,科学指导地区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既确保了生态环境免遭无序开发,又为高质量发展留足了空间,避免了散乱、无序、低效发展。国家推长办印发了《关于支持重庆广阳岛片区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的意见》,将广阳岛片区确立为长江上游首个绿色发展示范。

二是推动结构调整。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为统领,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0)》,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行动。全年审查规划环评47个,审批项目环评4171个,涉及总投资4752亿元,产业结构更趋科学合理。近期主城区正在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国家级试点,就是要通过源头减废、资源利用、安全处置等措施,倒逼产业升级、消费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三是提升服务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风电、印刷线路板等类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下放至区县;将环评报告书和报告表审批时限压缩至原来的1/3,企业开办前置审批事项由190项减少到32项;与此同时,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绿色金融支撑,2019年全市纳入统计的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900亿,同比增长超20%左右;成立全市首家绿色银行,发行绿色债券44.6亿元。持续壮大环境要素交易规模,全年共有1780家次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交易金额4786.04万元。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巡回宣讲,倡导环境守法,培育良币精神,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集中培训企业3000余家。


来源: 界面新闻  作者:  浏览次数: 1198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