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召开

2021-06-22

2021年6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上发布了由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与人大重阳共同策划完成的《迈向绿色发展之路》一书。

  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政策顾问杨玉峰介绍,《迈向绿色发展之路》全书由总报告、各行业百年发展历程与成就、专家观点、国际视野四部分组成,系统研究总结了建国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能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这一交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为国际社会所做的贡献,刻画了中国逐步“迈向绿色发展之路”的足迹,展望了未来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而完成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愿景。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总监、人大重阳客座研究员翟永平表示,中国的发展经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中国的“一带一路”为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带来基础化的互联互通、工业发展和基础工业的同时,也应该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出于这个角度,《迈向绿色发展之路》中不仅有历史,有前瞻,也有经验的总结和值得反思的教训,对发展中国家会有借鉴作用。

  在研讨会上,原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白荣春表示,节能和提高能效是现在国际公认最经济,最清洁,最具潜力的第一能源,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佳路径。他表示,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压力更大。因此,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政府部门、专家和企业,乃至每一位公民,都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保目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是今后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它的引擎作用应该会大于限制某些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没有绿色经济,就没有新的行业和新的经济活动。”人大重阳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廖群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看似与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相冲突,但是如果能够做好,两者不仅没有矛盾,反而可互相促进。尽管从一些企业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对有些企业有制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绿色经济可以延伸出或创造出一系列新的行业。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理事长、原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孙贤胜表示,当前能源行业有三个平衡的矛盾及三个大的挑战。三个平衡的矛盾指的是如何在考虑到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问题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的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三大挑战分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行业如何保证能源安全;环保和绿色能源行业,如何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执行;三是如何解决行业整体预算问题。

  “在我们国家迈向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煤炭是一个绕不开,躲不过的重要角色。”据煤炭信息研究院院长贺佑国介绍,在二氧化碳排放当中,煤炭生产利用占70%。所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煤炭利用问题必须要解决。他表示,通过这几十年发展,我国大量煤电厂都是超清洁排放,排放物已经净化到可以和天然气电厂相媲美。而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在我国已经开始进行示范工程了。从煤炭行业的角度来说,当下行业寄希望于通过大量技术进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道路。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院长蒋莉萍表示,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密切关注:一是如何吸引投资者在场和入场,二是如何进行公平转型,三是如何解决农村能源发展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菲利普·安德鲁斯·斯皮德以线上形式参与了研讨。他认为,应该关注三对主要矛盾,一是疫情后经济复苏期间碳排放增加与我国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要求的矛盾;二是鼓励国家能源企业和油气企业增产与当下企业本土条件不够优越的矛盾;三是国有企业的低碳、创新、驱动需求与国有企业有限的创新能力的矛盾。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葛量洪研究所(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资深政策研究员尼尔·赫斯特也在线上参与了研讨,他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下一步需要制定中期措施,使国家逐步摆脱对煤炭的依赖,明确排放的时间表,开启中国的零碳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2825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