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21-06-24
据报道,《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指挥棒”,将有力地指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业务走向。目前,各家银行有何新动向?对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能带来哪些利好?
所谓绿色金融评价,是指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就像是一根指挥棒,考核评价方案指到哪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就会向那个方向转变。
为备战这一《方案》的落地,近期,不少银行纷纷公布在绿色金融业务上的布局。比如,兴业银行表示,到2025年,绿色金融业务的余额、服务的客户数都要在2020年末的基础上翻一番;恒丰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宣布未来5年将提供不低于3000亿元的绿色金融专项支持额度;华夏银行则明确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除了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产生重大影响之外,更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董希淼说:“第一,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二,评价体系本身弥补了规则制度的短板,推动金融服务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第三,从过去的绿色金融发展来看,制定了一些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现在的评价方案主要在约束金融机构金融主体的行为,这样就能够对原有产品的标准有一个统一的引领;第四,也让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国际进行接轨;第五,避免绿色金融发展出现运动式发展,既要推进绿色金融加快发展,也要实现绿色金融发展的商业可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行考核只看绿色信贷,但最新《方案》则新纳入了绿色债券。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本来银行主要是注重贷款,进一步把这个范围扩大,就能够全口径地对金融业业务的这种绿色程度来进行考量。”
此外,金融学者孙兆东预计,绿色债券会在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得到重视和重点推动。孙兆东说:“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总规模只有1万亿元人民币,那么受此评价方案的影响,大商业银行会重点去发展交易银行的业务。”
《方案》的推出,是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董希淼认为,以后相关企业发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从银行方面得到的支持应该会更多。董希淼说:“相关的节能环保企业,在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研究。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发行相关的债券,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