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打造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

2021-09-10

9月4日,在2021服贸会举办期间,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作为服贸会金融专题展主论坛召开。以“绿色北京 开放金融”为主题,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担任指导单位,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明确提出“支持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在论坛“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主题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就此发表了观点。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在主持时指出,北京的绿色金融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碳市场成交价也保持全国最高。本次服贸会金融专题展专门将“绿色北京 开放金融”作为主题,意在金融开放中进一步追求绿色北京建设,在绿色北京建设中不断扩大金融开放。目前,北京市正在申请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在“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北京要更好地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这不仅需要金融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金融机构的创新探索,更需要全社会的理念转变和共同推动。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建议,要成立绿色金融的数据中心,利用现有的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进行碳统计核算,而不是像过去一样逐级上报。他指出,在数据的披露问题上,企业污染物、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都带来了负的外部性,对公众和环境造成损害,因此这些数据不应是商业秘密,任何企业都应该披露对外部、对公众造成损害的数据。这些数据应报给数据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脱敏脱密后,让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能共享数据,这样投资者才会投向到碳效率比较高或碳强度比较低的企业或行业。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指出,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中心会进一步增强北京的信息交互和枢纽作用,促进中国和全球绿色资金的双向流动、绿色标准的深度融合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的推进,还会进一步强化北京的创新市场培育功能、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进一步提升北京的资源承载效能。周月秋建议未来可以围绕建立标准、业务创新和科技赋能三方面发力建设北京的全球绿色金融中心。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副主任马险峰指出,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测算,中国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如果要更大范围的调动全社会资金投资到绿色领域里来,绿色金融业务的创新就非常重要。在北京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现实的条件,可以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决策支持、学术研究、产品创新、国际交往方面发挥全球领导力作用,潜力巨大。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建议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搭建中使用ESG或绿色可持续的标准,使交易所可以为绿色产业、绿色创新等这类主体提供专门的板块或发挥独特的融资功能。同时,应尽可能多地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大量的绿色投资、绿色发展形成之后,绿色资产会越来越多,需要金融创新各种不同产品,为这些绿色资产变现、为它们的交易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服务,这样绿色金融才会活起来。

  国际金融中心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首席代表傅诚刚表示,北京的“两区”建设正在进入新阶段,金融开放与服贸贸易构建了首都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支柱,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为中外企业的跨境投融资合作带来新动力。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及其代表机构积极参与服贸会,正是对中国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及其孕育的巨大商机的期待。北京建设可持续金融中心或绿色金融中心本质上要推动自己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北京和其他的国际金融中心互动过程中需要引导机构资金,配置到中国具有绿色属性、环境友好属性的企业,特别是环境科技创新类的企业。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2075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