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5-01-17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财政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助推绿色低碳贯穿全省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行动、重大示范、重大工程资金支持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2年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清单》。在此基础上,省财政厅制定印发了《贵州省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明确财政支持“双碳”目标的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六大支持方向及措施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2021年至2023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投入资金分别为105.84亿元、113.32亿元、120.45亿元,资金投入逐年增长。

一是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森林覆盖率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资金分配测算因素,权重各占20%和5%,加大对减排固碳地区的支持力度。

二是统筹资金支持清洁能源行业发展,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累计建成2583万千瓦,累计发电量205亿千瓦时。2024年上半年全省绿电交易完成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6%。

三是加强绿色制造示范创建,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创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支持力度,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3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工业园区4个。

四是统筹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强化双碳领域科技攻关,支持基于卫星遥感与生态模型的贵州省碳汇监测技术研究等项目。支持基于固废清洁利用的规模化碳捕获与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申报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及国家示范项目,推进双碳领域重大成果转化。

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

一是落实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政策。按照《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规定,贵州省在开展政府采购活动中,要求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在发布采购公告时,落实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政策,对属于上述两个品目清单有效期内的产品给予适当加分。

二是落实绿色商品包装政府采购政策。在贵州省政府采购网公布《商品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快递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告知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在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中涉及商品包装和快递包装的,要参考绿色包装需求标准,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具体包装要求。

三是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省财政厅开展年度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检查,把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作为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对未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采购单位和采购代理机构予以处理处罚。

多元化渠道筹资推动全省绿色发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节能降碳

一是创新举办论坛,推动绿色发展。2023年,省财政厅积极对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共同承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多元投资绿色发展”主题论坛。论坛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论”、助推绿色发展高质量“干”,论干结合,搭建资金供给端和项目需求端直接沟通的平台,共签署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等13个协议,签约金额125.9亿元,强化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投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推动一批绿色重点优质项目投资落地贵州,2023年已争取到绿色基金投资贵州2个项目8.2亿元,目前已落地5.35亿元。同时,继续积极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推荐项目。通过充分运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投资带动,增强全省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筹融资能力。

三是通过生态环保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促进多主体合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1年以来,通过设立省级生态环保基金、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等六只政府投资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双碳”有关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产业基金投资“双碳”相关项目45个,资金投入总计76.91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金额 396.65 亿元。重点围绕生态基金聚焦流域治理、市政及工业污水处理、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固(危)废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土壤修复等产业绿色升级等领域开展投资,践行“两山论”守护绿水青山,发挥基金投资生态性。

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转型的撬动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绿色权益+绿色金融”协作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绿色权益创新抵质押模式,采用“保证担保+质押增信”、“信用+取水权质押(增信)”、“碳排放权抵质押”等方式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如:贵州银行形成以融资项目预期碳汇收益作为贷款增信措施的“黔林贷”服务模式,成功落地该行首笔“林业碳票”增信融资业务;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采用“林业碳票质押+保证”的混合增信模式为毕节农发集团取得的首张林业碳票发放周转资金贷款。

二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如: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运用再贷款资金推出“乡村振兴·金融链”(竹链贷、辣链贷、斛链贷等)融资项目,为生态农业(竹、石斛、辣椒等)链条上的2万余农户和企业发放贷款35亿元;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率先创设“贵州减碳贷”,对毕节150万千瓦大型风光基地项目投放首笔3.5亿元16年期碳减排挂钩贷款,预计带动碳减排量195万吨,实现全国农业银行系统内首个碳减排利率挂钩产品落地贵州;人保财险贵州省分公司2023年开办了辣椒、蔬菜、水果在内的18种农业价格指数保险,创新推出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去年为全省农业、茶叶分别提供风险保障66.85亿元、1.37亿元。

三是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以铜仁市为试点,率先在全省设立“梵净生态账户”,根据市场主体的生态行为与成果进行生态积分,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变现难”问题。截至今年一季度,“生态账户”已复制推广至21个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及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建档19万户,投放专项贷款68.01亿元,户均授信额度提升1.71万元,共为5.11万个贷款主体增加授信8.73亿元,节约融资成本约7635万元。

四是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在思南县、江口县开展“生态支付”创新试点,试点银行以“生态信用卡”为载体,探索开发“绿色支付链产业链融资对接平台”,搭建“绿色生态信贷库”,创新相关信贷产品,累计发放“绿色生态贷”2.15亿元,惠及483户小微企业。

“十四五”以来,贵州省“碳达峰十大行动”有序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六大产业基地”的绿色低碳优势逐步凸显,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正稳步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通过交通结构调整降低大宗货物物流成本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23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8.9%,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6%,下降率全国排名第五位,工业能耗强度大幅下降有力支撑了GDP能耗下降目标的完成。2023年全省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2%,增速保持全国前列。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来源: 《中国财政》2024年·23半月刊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3007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