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凝心聚“绿” 向绿而行 绘就“美丽甘肃”画卷

2025-01-21

甘肃省财政厅


如今的甘肃,水更清,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7%;山更绿,八步沙绿洲向沙漠过渡带整体推进30公里;天更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3.4%;印象中的戈壁滩“种”上了新时代的能源“高产田”……

近年来,甘肃省财政厅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凝心聚“绿”、加大资金投入,向绿而行、深植绿色理念,蹄疾步稳,全力绘就“美丽甘肃”画卷,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踔厉前行。

完善政策体系

凝心聚“绿”基础更牢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印发了《甘肃省财政厅关于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财政支持“双碳”工作的目标、重点方向和措施,把推进“双碳”工作同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同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有机融合,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甘肃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加大资金投入

向绿而行底气更足

强化政策资金协同,加大投入力度,以“固碳”、“减碳”、“降碳”为抓手,为“双碳”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筑牢生态屏障,在“固碳”上持续发力。克服收支困难,加大省级投入力度,加强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2023年以来,省级累计安排支持污染防治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资金约27.9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治理资金11.29亿元、生态保护修复资金16.61亿元,推动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助力打赢“三大保卫战”,全力推动市县水利、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领域熟化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170多个项目落地实施;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在中央基建资金基础上,安排省级基建资金0.84亿元,专项支持全省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相关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省级财政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模式,采取竞争性项目评审方式,分配资金10亿元,多中选好、好中选优,集中资金支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水利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奖补资金集聚效应。

二是引导绿色产业转型,在“降碳”上精准发力。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提高资金政策的精准性。2023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8.7亿元支持制造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建链、电子和信息产业链项目,支持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工业节水型企业,奖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业优秀新产品;发放新能源汽车省级补贴资金7486.87万元,用于补助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积极利用中央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982.3万元,支持全省煤层气抽采利用;积极争取中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3959万元,用于利用全省无电地区光伏独立供电系统运行维护。

三是完善绿色政府采购,在“减碳”上协同发力。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优先、强制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要求,落实清单制度,督导采购人根据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强制或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鼓励采购人在政府采购工程中采购可循环可利用建材、高强度高耐久建材、绿色部品部件、绿色装饰装修材料、节水节能建材等绿色建材产品。2024年以来,全省节能节水产品采购规模达2.82亿元,环保产品采购规模8.96亿元。为推进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的实施,按照国务院加强节能减排、支持自主创新工作要求,进一步降低政府机构能耗水平,对政府采购集采目录内的台式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品目开展供应商征集工作,共征集厂商25家,同时加大对新能源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力度,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目前,全省框架协议已征集新增新能源汽车,包括车型6类,供应商17家,在售新能源汽车21种,鼓励引导采购人积极购买新能源车。

深植绿色理念

引导“降碳”成效更显

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财政+金融”模式、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进一步凸显“降碳”成效。

一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牵头积极推进省际、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2021年以来推进甘肃省与四川、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成为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与三个省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省份;按照“早建早补、早建多补、多建多补”原则,累计下达奖补资金3.35亿元,对补偿机制建立及时、生态环境保护和质量改善好的市县进行奖补,激励引导8个市州、20个县区签订了26份协议,其中3个市州、10个县区已签订第二轮协议。

二是构建“财政+金融”模式。依托“财政+基金”优化整合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实现统一出资主体,统一资金出口,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运作管理。通过指导省属国有企业组建基金公司,受托管理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清理盘活现有政府投资基金财政出资部分,纳入平台统筹调配,用于支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实现财政出资灵活高效配置。督促指导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坚持市场化原则,实行“先有项目储备,后有基金出资”,通过市场化征集和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等方式,建立“双碳”投资项目库。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分期投入,坚持“先项目后出资”,成熟一个投资一个。截至目前,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双碳”领域,共设立6只子基金,支持23家企业,投资金额22.1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基金出资6.26亿元,社会资本出资金额15.87亿元,撬动比例3.54倍。

三是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绿色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执行国家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在官方网站发布最新政策信息和解读,持续加强与税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促进涉税信息共享,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治税新格局,为各项税收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来源: 《中国财政》2024年·23半月刊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2712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