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南非等国驻华使馆官员、中外专家和相关企业家等两百多人参加会议。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表示,推进与各国的产能合作已成为外交部的一项重点工作,最近外交部举办了以"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聚焦河北"为主题的"蓝厅论坛",影响很大,李克强总理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继续创新工作机制,主动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指导服务,发挥部省合作优势。今后,外交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企业向海外走好走稳站台,为浙江等全国各省区市的发展站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站台;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翟东升表示,中国从产能合作接受方转变为输出方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向其他国家转移优质产能、绿色产能,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不应该再重演",翟东升副司长指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内容,要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引进外资和产能的经验与不足,换位思考,关注产能与环境、资源和劳工之间的协调发展;产能转移也是把双刃剑,在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我国的就业、经济增长等,因此,要把握好工作力度和时机,深入分析研究产能转移的重点领域、途径等,实现互利共赢。
众所周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奋力开拓,积极探索和扎实工作,要坚持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紧紧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曾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要在"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合作"等八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通信干线网络三方面加强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交通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共同谋求石油输气管道的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需电通道建设,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打造信息丝绸之路。
二是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在巩固传统贸易的基础上,与沿线各国共同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在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能源资源产品、农产品等方面,与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各国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创新贸易方式,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深化与沿线国家海关标准检疫检验等方面的双边多边合作和政策交流,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
三是拓展产业投资合作。中国与沿线大多数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同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互补性强,市场潜力大,未来相互之间产业合作投资的空间十分广阔。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合作建设产业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提升产业层次,增加当地就业,壮大企业实力。
四是深化能源资源合作。中国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完善能源合作机制,建立稳定供求关系,深化能源生产、运输、加工等多环节合作。同时,加强能效和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提升能源资源深加工能力,拓展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不断丰富合作内涵。
五是拓展金融合作领域。中国将加快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资金,发挥好各类多边、多双边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资本的主力军作用,深化金融机构合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保障。以资金融通为桥梁纽带,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势产能合作等为重点,助推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合作。继续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以及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降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结算成本。
六是密切人文交流合作。中国将坚持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其中,在教育领域,不断增加向沿线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资助沿线国家有关人员来华研修培训。在文化领域,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互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在旅游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宣传推广合作,扩大旅游投资合作,与沿线国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同时,还将进一步深化卫生、扶贫等领域的合作。
七是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沿线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与沿线各国建立健全有效的对话机制和联动机制,规划实施一批各方共同参与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区域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八是积极推进海上合作。要深化农业渔业、互联互通、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以海水养殖、远洋渔业加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为重点,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合作科技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内容,会上不少专家提到,最近李克强总理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赞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还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还可以倒逼中国企业提质增效和实现"优进优出"。专家表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开始从国际产能转移的接受者转变为输出者。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向周边国家、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成为中国即将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新贡献,也将为中国"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新的验证。
来源:中国低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