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22-06-21
2022年6月17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京发布《2022全球食物政策报告》,《报告》聚焦“气候变化与食物系统”,指出气候和食物系统互相影响的效应正在不断扩大,食物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减少食物系统排放,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为此,《报告》提出了六大建议,以应对气候变化给食物系统带来的挑战。
《2022全球食物政策报告》封面。图片内容为:印度哈里亚纳邦的一名农场工人正在清洗为灌溉系统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供图
气候影响食物,食物也在影响气候
气候是农业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无论是去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秋汛,还是今年春季南美的持续干旱,都显示出极端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Johan Swinnen介绍,气候变化无疑已经对食物系统乃至整个世界都构成了日趋严重的威胁,因此各行各业都应行动起来改变这一趋势,应对当前的问题。
《报告》提出了气候变化与食物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食物系统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Johan Swinnen说。
《报告》显示,全球变暖与日趋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粮食不安全密切相关,部分原因是由于环境破坏、供应链中断和许多其他问题所导致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对于确保全球人口的食物安全营养和生计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食物系统本身就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报告》显示,全球约1/3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由食物系统产生的,其中又有超过一半来自农业、林业和其他的土地利用活动,因此减少食物系统排放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报告》特别指出,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是唯一一个有巨大潜力,通过建立和保护森林、海洋、土壤等碳汇而成为净碳汇(从大气中吸收的温室气体量多于其排放量)的经济部门。
开放的贸易可以支持粮食安全和营养,且有助于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供图
六大政策优先项支持食物系统可持续性转型
如何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支持食物系统可持续性转型?《报告》提出了六大方面的政策优先项。
技术创新是效率极高的途径之一,《报告》指出,如太阳能水泵灌溉技术、太阳能冷链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和价值链数字化等技术创新,已经显示出在减少排放的同时提高生产力的潜力。此类投资的效益成本比率至少可以达到10比1,且在抗击饥饿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双赢的机会。为此,《报告》建议,“将用于农业研发的公共投资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至少投入150亿美元用于开发利好中低收入国家食物系统的创新技术。”
水资源、能源、土地利用和食物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要求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并建立有效的制度来防止发展目标之间的不良权衡。《报告》建议,政策制定者必须提供激励措施,促进清洁能源的采用,恢复土壤质量,加强土地保有权,确保自然资源获取的公平性。
营养不良是对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报告》指出,全球超过30亿人负担不起营养充足的饮食,《报告》建议所有国家都应采用国家食品膳食指南,优先考虑营养丰富食品的研发。
气候变化将影响农产品交易、归集、加工和销售给消费者的整个价值链。《报告》建议,应确保农业和食品的非歧视性贸易规则与气候智能型政策保持一致,同时投资低排放解决方案,促进整个价值链上粮食作物和产品的高效、安全储存及运输。
社会保障体系目前覆盖了全世界约20亿人,但仍需要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以便让它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报告》认为,依靠农食系统获取食物和维持生计的农村贫困人口,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强化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提高弱势群体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增强赋权和能动性,可以带来多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食物系统的未来取决于能否获得充足的资金。据估计,每年将需要高达3500亿美元的资金来实现食物系统的气候目标。但目前可获得的资金严重不足。《报告》认为,应当重新定位公共部门的投入,将其用于开发绿色创新技术。《报告》还建议,探索政府担保的“绿色债券”,或对银行和投资者提出气候影响透明度要求等创新机制,创造新的财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