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举办在即。共有195个国家及许多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科学集团将出席会议。
据法国媒体5月30日报道,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主办。本篇报道将从五个问题深入了解这一重大会议。
一、什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英文缩写简称为COP21。1992年5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地球峰会之后,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CNUCC),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主要会议之一,它的召开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讨论气候变化问题以便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95年开始,许多国家齐聚一席共同探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今年,尤其因为此次气候大会在法国举办,所以法国政府所作的宣传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充分。届时,会议将在法国巴黎勒布尔格博览中心召开,且将有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约国,以及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科学集团出席会议。
二、气候变化大会是否能起到预期作用?
答案既是肯定,亦是否定的。每年气候大会的结果都不尽相同。例如1997年12月11日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产生了《京都议定书》。根据该协议,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补充条款,它的签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重要且重大的举措。可惜的是,2012年后并没有签订相应的后续条款或协议。同样地,在2009年于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五届气候变化大会也没有带来新的、具体量化的承诺或协定。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无法承认气候变化大会是绝对成功的……
三、今年的目标是什么?
对于195个签约国而言,大会的目标很简单:达成一项协议,将全球变暖的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前工业时代的气温高2 以内。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GIEC)于去年11月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中预测,从现在至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将从0.3 上升至4.8 。该预测并非危言耸听,且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因此,此次第二十一届大会被认为是应对该预测的最后一个机会:大会期间必须签订白纸黑字写明各限制指标的约束性条约,以此控制人类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四、协议是否能如预期般顺利签订?
根据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所言,目前如此急迫的情况有利于反推气候协议的签订。但他也承认,即使当下环境极端恶劣,签订协议的任务也并不容易。希望被寄托于目前世界中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法比尤斯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非常支持且积极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
法国总统特使尼古拉·于洛(Nicolas Hulot)则并不认为情况会如预期般乐观。据他的言论,联合国对于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连个“具体的指标都没规定”,他还认为美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作出的贡献并不足。他五月中旬称:“我希望这次的会议不会再延滞气候问题的解决,也希望奥巴马总统信誓旦旦的承诺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五、此次大会将耗资多少?
根据此次大会的秘书长皮埃尔·亨利·齐格诺(Pierre Henri Guignard)称,气候大会预计耗资1.7亿欧元。他表示:“光从数字来看,人们会认为该会议耗费巨资。但实际上,对于一个持续15天且参与者数量巨大的重要会议来说,1.7亿欧元并不算多。”此外,大会所需的20%的资金应由各法国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企业承担。
法比尤斯称,所有出资支持会议的人均是支持保护环境者,他们之中不乏来自于化石燃料行业的,即使他们所从事的高污染行业一直受到环保团体的谴责。资助大会的合作企业有法国电力公司、雷诺日产、苏伊士环境集团、法国航空等等,主办方希望能够“尽量减少使用纳税人的钱。”
来源: 中国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