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16-04-10
各界广为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大会近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被称为多哈气候大会的本次会议,其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加资金供给”议题在内的2012年后长期合作行动谈判、“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构建2020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德班平台”谈判。
会议达成了名为“多哈气候途径”的一揽子决议。尽管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认为会议成果并不完美,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了各方可接受的成果。
会议基本情况
如会前预期,原定为期两周、计划于12月7日结束的谈判进展缓慢,各方僵持不下,被迫延长24小时。会议的最后时刻,尽管还有不同“声音”,但在主要发达国家、“77国集团+中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集团、非洲国家集团等表示对最终决议文本无异议后,东道国多哈气候大会主席强行落槌通过了“多哈一揽子决议”。此次“决议”包括,增加资金供给在内的长期合作行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期限和发达国家量化减排义务、德班平台谈判进程在2013-2015年的任务和时间节点等等的相关安排。就中国代表团而言,多哈会议达到了预期。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对多哈会议的评价是--“并不完美但可接受”。他表示,多哈谈判从法律上确定了“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为推进“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全面成果,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的基本制度框架,这是多哈谈判最重要的成果。多哈谈判把联合国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继续向前推进,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不过,解振华同时表示,对会议结果“也有遗憾”。比如,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力度明显不够,2020年之前的出资规模和公共资金提供情况也不令人满意等。
分析会议决议内容可以发现,会议成果主要是定性的和对已有承诺的重申或记载,更多地强调体现政治意愿的框架性安排,缺少令人鼓舞的定量细节安排与承诺。这些,都成为了多哈会议的遗憾。
关于气候变化资金问题
同历次气候会议一样,资金是气候变化谈判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资金谈判包括多个专题,自2007年“巴厘路线图”以来,长期合作行动下“增加资金供给”一直是重点专题和焦点之一。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对资金安排做出了相关政治指导;2010年“坎昆协议”明确了长期资金(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发达国家在2010-2012年提供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建立绿色气候基金、设立资金机制常设委员会等;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主要决定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对到2020年的长期资金、资金机制常设委员会做出了一些具体安排。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在增加资金供给的决议方面,新增如下内容:2013-2015年中期资金规模不低于快速启动资金;延长长期气候资金工作计划一年至2013年底,目标是促使发达国家动员公共、私营及创新资金;对绿色气候基金董事会的指导等。
同时,绿色气候基金的构建和运行直接关系到“公约”下国际气候合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本次会议做出了关于“公约”缔约方会议与绿色气候基金之间关系安排的决议,明确绿色气候基金向“公约”缔约方会议负责,在缔约方会议指导下工作,要求资金机制常设委员会和绿色气候基金董事会提出缔约方会议与绿色气候基金之间的进一步安排建议,供2013年底的“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讨论同意。
本次会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要在快速启动资金之后继续增加出资,重申到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规模,但并未明确2013年起量化的出资规模。“77国集团+中国”呼吁发达国家分阶段落实长期资金,提出2013-2015年发达国家应提供中期资金600亿美元。但发达国家整体并未承诺2013-2015年的中期资金数量。直到谈判临近尾声,欧盟及其成员国英国、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才“松口”,宣布将在2015年前提供气候资金合计约60亿美元。这一承诺出资额度不仅远远低于600亿美元,甚至远未达到多哈会议决议要求的不少于快速启动资金,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所需则差距更大。资金承诺的不明确和承诺量严重不足给政治互信和未来的谈判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资金的透明度和所体现的诚意也存在问题。以快速启动资金为例,尽管发达国家已经宣布其共同完成了2010-2012年的300亿美元资金承诺,但完成情况还有很大争议。根据国际著名的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乐施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这些资金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额外的新增资金,只有不到一半的资金是赠款,其余均是贷款,且用于减缓和适应的比例高达4∶1,严重不平衡。
深究资金问题谈判艰难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全球经济滑坡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自顾不暇,财力有限,紧张的国内财政需要投入到更重要的经济建设之中,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明显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国家尤其是小岛屿国家更加迫切的关注扶持资金,而不是减排目标。减缓气候变化是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行动,而资金用于能力建设和防治气候变化损失和损害是能够产生短期效果的。
此外,对于一些即便是对气候变化资金问题比较支持的发达国家,也需要平衡其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投入。比如,这次多哈会议上,英国表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9亿英镑,但究竟能够有多少资金落实到发展中国家还很难说。有研究指出,英国为履行自身减排目标就需要在2020年前花费230亿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