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排放是碳排放关键 深圳考虑与国际碳市场接轨——专访深圳市副市长唐杰

2014-03-27

导读: 深圳也筹划建设国际低碳城。唐杰认为,国际低碳城落户在深广边界地区的坪山,这是深圳最落后的街道,也是深圳单位产出碳排放最高的地区。“我们在坪山试点,希望能够在5到10年之内创造出一种新的低碳发展模式,这样的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我们的研究预计,大约在2017到2018年期间,深圳可能会达到温室气体的排放峰值,同时还能保持大约7%-8%的GDP增长速度,有望在高速增长当中实现碳排放峰值。”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绿色专题会期间,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

根据唐杰介绍,目前深圳人均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GDP排放全国最低,碳排放结构已经具有发达经济体的特征,随着制造业排放的快速下降,交通运输部门的排放比重正在上升。因此接下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是在交通领域。

“在七个试点中,深圳的碳排放权交易纳入交易的控排企业数量最多,但总量很小,仅为3300万吨,占深圳全市排放总量约40%。我们正在考虑接下来将交通和建筑领域也纳入进来,将控排企业排放的占比提高到60%。”唐杰透露。

同时,深圳也筹划建设国际低碳城。唐杰认为,国际低碳城落户在深广边界地区的坪山,这是深圳最落后的街道,也是深圳单位产出碳排放最高的地区。“我们在坪山试点,希望能够在5到10年之内创造出一种新的低碳发展模式,这样的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交通排放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关键

笔者: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第一批和第二批低碳试点都必须在2030年前率先达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深圳作为第一批低碳试点之一,预计何时能够达到峰值?

唐杰:我们预计,深圳在2017-2018年有望达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实际上,深圳制造业的碳排放已经接近峰值了。我们去年在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时,管控了635家企业,从今年开始即将履约,在做履约调查的时候,发现2013年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净减少300万吨。这意味着去年制造业碳排放已经净减少了10%。

这一点也可以从能源数据上得到佐证,去年广东省的煤电厂发电小时数在下降。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敢说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一定能够达到峰值,这实际上会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结构转换。从欧美的经验看,当制造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比重下降之后,交通运输部门的排放就会上升。随着机动车的增加,交通排放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交通排放能否遏制得住,这是我们当下正在研究解决的问题。

笔者:对正在不断增加的交通排放,我们计划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唐杰:北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很大,例如回龙观住着40多万人,每天40多万人通过公交地铁或者开车进城,下班再回去,交通排放不可能不大。但是这种情况在深圳并不存在,这是因为深圳的城市规划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城市规划是“产城融合”,它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排放。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主要就是发展公共交通。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公共交通工具当中,包括地铁和有轨电车在内的轨道交通效率最高,其碳排放量最少。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利用轨道交通,在轨道交通站点上“上盖物业”,即“下边是地铁,上边是物业”。比如一个上盖物业有5万人,深圳若有100个点,那就是500万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把地铁的效率大程度提高。现在深圳地铁每公里的运载人数1.5万,其运载能力在全球大城市里仅次于香港。如果公共交通接驳再好,那么就会更多的人会选择轨道交通。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圳是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使用量最大的城市,有超过63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超过3000辆,公交大巴和出租车是纯电动汽车使用重点,1辆公交大巴的年碳排放量相当于45辆小轿车。

笔者在制造业和交通排放之外,生活排放也将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

唐杰:现在我们主要控制制造业和交通,第三产业排放的比例是较低的,但今后它的占比肯定要高。大家都想住大房子,用更多的电器,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为此在建筑领域,我们一直在推广绿色建筑。如果交通和第三产业的排放能控制得相对较好,我们认为,2017年深圳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可能达到峰值。我们正在做深圳的能源监测系统,全面地监测分区和分主要行业的能耗状况。该系统建立后,我们就知道该控制谁了,知道谁在增加谁在减少,有的部门可能就一定要增加,而有的部门一定要减少。

正在研究核消过剩配额的办法

笔者:根据深圳的部署,3月31日就签发2014年的碳排放权配额。那么2014年年底配额将有哪些变化?

唐杰:深圳碳排放权交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控排企业数量最多,但排放总量很小,仅为3300万吨,约占深圳全市排放总量的40%。深圳碳排放权市场建立充分吸取了EU-ETS的经验教训,依法设立了深圳可规则性调整配额总量的制度。我们发给控排企业的配额是一次签发三年,但每年都要规则性调整,所以每年的配额都是滚动的。3月31日就签发2014年的配额。目前初步调查研究,已出现有8%~10%的结构性多余配额,正在研究核消过剩配额的具体办法。

笔者:截至3月21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量达到近23万吨。目前深圳碳排放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在七个试点中都是全国最多的,但是深圳也会面临其他试点同样面临的问题,碳交易市场并不活跃。

唐杰:2013年的履约期很快就到了,我估计到时我们成交量会突破100万吨。这说明,我们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但还说不上活跃。我们也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活跃?碳交易的初衷是树立资源和环境有价的理念。假如交易对象是金融产品,形成价差就会活跃,活跃之后就会发现价格。问题在于,碳交易是不是一定要非常活跃?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碳交易达到什么程度就叫活跃了?我认为,从欧盟的经验来看,碳配额发放总量10%-20%进入交易,就算很活跃。对于我们而言,假如每年有300万吨的交易量,也就是10%-20%的量,应该说它的活跃度还不错。如果价格大致还能保持在测算的边际减排成本区间之内,应该说它就可以引导企业减排。要使碳市场的价格和企业减排的边际成本均衡,企业如果不减排,那么就得花钱去买碳配额。如果碳排放减排1吨的成本是50元,卖1吨碳配额还能赚20元,那么企业就会有意愿积极减排——这就是碳交易的真实含义。

因此,我认为,当碳市场的价格能够反映出企业减排的边际成本,那么这个市场的活跃程度就可以了。如果不符合,它就不是一个有效市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正在考虑下一步要将新的企业纳入到碳交易体系当中。现在控排企业排放占到深圳市排放量的40%,有没有可能控制到60%?

笔者:具体来说,如何将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占比提高到60%?

唐杰:我们正在考虑接下来将交通和建筑领域也纳入进来。通过这样不断地纳入,给全社会一个信号,经济活动也好,生活方式也好,都是具有外部性的,既然让社会付出环境代价,那么每一个人要为这个代价承担责任。

深圳考虑和国际碳市场接轨

笔者: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称,广东正在考虑研究建立南方电网覆盖区域内的华南碳市场。深圳的碳市场如何考虑与其他碳交易试点的衔接?

唐杰: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其碳减排成本也就有很大差异,因此区域碳市场的建立并不容易。所以我们正在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深圳能否和国际碳市场接轨?这样也可以引导全国市场的建立,这也许是一条新路。

笔者:具体来说,深圳碳市场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

唐杰:下一步怎么对接,就需要我们来探讨。欧洲能不能在2030年前真正减碳50%,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排放水平?这还有待观察。现在欧洲的碳排放是实实在在减了,但这到底是因为经济衰退还是技术改进?我们看不清楚。我到欧洲去考察时发现,欧洲碳市场设立就有两个问题,一是政治影响造成配额过多,另一个是经济衰退造成配额过多,而它们在方法论上缺少核销机制。

因此,碳市场和一般的交易市场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定价色彩的市场。那么这到底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这个新的市场到底会怎么发展?现在也不一定看得很清楚。我认为,碳市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碳排放配额会越来越少,当减排减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排放水平时,碳市场将何去何从?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浏览次数: 3652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