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碳市场以CCER交易开市 交易活跃需要过三道坎

2016-12-19

12月16日,四川碳市场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开市,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同步揭牌。标志着四川正式跨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行列,相关市场参与者可就地、就近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推动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心将面向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三方机构、行业协会等碳市场参与者开展常态化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对西部地区和全国碳市场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保障碳市场建设及运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中心现有培训场地可容纳1200人,正在建设的“西部环境交易中心”预计2018年可投入使用,届时可实现每年培训上万人次。

 

以CCER交易开市 将扩大至各类碳配额

作为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手段,四川碳市场交易的产品主要为配额(碳交易主管部门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制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和CCER(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可用于抵消配额)。CCER项目主要涉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生产中无碳或低碳可用专业算法换算成减排量CCER,可用于抵消配额。下一步,交易产品范围还将扩大到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及其他新能源。

目前,四川市场的交易平台已经接入国家平台,上午9点30分与全国市场同步开市,交易方式包括定价定选和电子竞价,允许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参与交易,平台上已有个人用户注册。

上午10时整,随着一声锣响,四川碳市场的序幕正式拉开,现场的LED大屏上随即展示了实时交易行情。开市半个小时,共完成10笔共计36.3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成交金额逾400万元,主要是风电、水电、光伏、沼气、瓦斯发电等项目。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盈碳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完成首批4单交易,共25万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四川星明能源向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购买1000吨CCER。星明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旗下还有很多控排企业,明年国家要给企业下放排放配额,先买一些CCER储着,如配额不够可用来抵消。

推行碳排放交易权制度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四川是继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之后,全国非试点地区首个,也是全国第八个开展碳交易的省份。

四川市场以CCER交易开市,不同于七个试点市场从配额交易开市,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四川属于非试点省份,没有进行区域内的配额分配,暂时以没有配额交易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CCER交易更符合国际上碳市场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节能减排。

省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志出席开市仪式。开市仪式上,省发展改革委与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签署川藏两地碳市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与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据了解,2017年我国将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届时将为各省分配配额,基础条件具备后,四川市场将启动配额交易。首批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近300家四川企业,有望在本土实现碳交易。这些企业大多来自石化、建材、钢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市场成熟后,四川省的碳交易规模可达400亿元年。其中,成都市场规模约20亿元年,如能覆盖西部其他省(区),交易规模还将大幅增大。在供需两旺的市场博弈下,碳资产投资价值明显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显著增加,将有力推动控排企业提高能效,促进西部地区产业机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碳市场走向繁荣要迈过几道坎

这清脆的铜锣声,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已经等了5年。自2011年9月成立,四川环交所就一直为建立四川市场做准备。

用市场的手段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正是碳市场交易的意义所在。四川开市意味着新的开始,但要想实现市场繁荣,还需要迈过几道坎。

 

第一道坎:市场主体不够活跃

2013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省份交易的主要是配额。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碳市场是国务院发布一个指令、一个办法来建造的市场。主管部门为排污企业分配的排放指标,有的企业用不完,有的企业不够用,因此就形成了交易的空间。

最初的碳市场是强制市场,即碳市场通过强制碳配额而形成的市场。随着市场的演进和节能减排需求的不断提升,碳市场上增加了新的交易产品——CCER,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并在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这就形成了自愿市场。

“比如风电企业,他的生产中不使用化石能源,就不产生碳排放,通过一套评估方法,换算成企业的减排量,进行交易。”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说。虽然控排企业才是CCER的主要买家,但“目前还是投资机构为主。”

显然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庞大的市场。2017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的碳市场,初步估计,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每年。中世成碳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做碳市场的生意,公司副总经理李佳宣说,国内对碳市场交易的了解还不够深,“我们经常要去对接相关企业,告诉他们这个可以卖。”

 

第二道坎:交易难度仍然较大

想要像买卖股票一样交易碳排放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碳市场要形成交易,必须把碳排放量变成虚拟商品。这个过程需要第三方的评估、认证、中介等机构参与。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知道碳市场的交易规则。德昌某风电项目先建设后启动CCER申请,“想在国际市场上交易,报到联合国,没有批下来。”何锦峰说,因为CCER项目有一套严格的评审方法,必须一开始就报备。

不仅是卖方交易有难度,买方市场的问题更突出。现场的一个提问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排污企业如果偷排,怎么办?

从国外经验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美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到今天的欧盟碳市场、加利福尼亚-魁北克碳市场和韩国碳市场,公开透明的、高质量的设施层面的排放数据,是排放权交易成功的必要条件。公开透明、高质量的排放数据,是现货交易的基础;没有公开的排放数据,交易变成纯投机;而数据质量没有保证,市场将形同虚设。

排放数据不透明,是抑制中国碳交易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部分企业能源计量水平和层级较低,无法做到设施层面的能耗统计,导致核查机构难以完全核实企业真实的排放情况。

据了解,过去三年,全国有7个省市陆续开始了地方碳交易的试点,覆盖了2000多家控排企业。国际碳交易协会IETA顾问黄杰夫说:“这些企业应该做出表率,逐步开始公布设施层面的排放数据。”

 

第三道坎:市场竞争仍然激烈

在2016年以前,我国仅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今年新增了四川和福建。未来的碳市场将形成竞争之势,四川碳市场如何取胜?

“从数据来看,四川具有交易的资源优势。”何锦峰说,四川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数量和减排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数量和减排量位居全国前列。“这对四川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是极大的利好。”

四川市场建立之前,企业的碳交易都是在国内外的其他市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川内5家CCER项目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今后会考虑在四川进行交易。国电大渡河公司碳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姚福明分析:“这是因为交易成本更低一些。”

四川森林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华认为,发展碳排放交易,仅有政府和机构的参与远远不够,重在全民参与。有趣的是,在开市仪式举办的会场外,正好摆了一排共享单车,并且在旁边立起了碳市场的宣传招牌。另外,四川市场允许个人进行交易,而现有的试点省市的市场中,如上海,并不接受个人参与交易。

 



来源: 四川省政府  作者:  浏览次数: 2438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