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后加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0-11-05

新冠肺炎疫情在对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为我防控气候风险带来新机遇。抓住机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将有助于加快国家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一、基本认识

第一,疫情影响并未减轻全球气候风险。在2019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再创新高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论坛于今年初指出,气候变暖所引发的气候灾害已对世界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并通过深入影响社会和自然系统进一步产生强烈连锁反应,引发了比预期更为剧烈、紧迫的全球性危机;今后十年只有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有效预防和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才能弥补当前行动的不足。6月,美国新闻网报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随经济复苏回升至疫情前水平。9月,美国西部多个州在连续高温、强风和雷暴天气下出现了甚于往年的凶猛野火,所导致的烟尘已扩散到欧洲;同期,北极升温加速了格陵兰冰盖融化,一块面积约11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体断裂入海……

第二,绿色恢复正在成为国际普遍共识。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大会议上促请各国在经济恢复中积极开展气候行动;世界银行等国际发展机构表态将在帮助各国应对疫情的同时推进气候行动;国际能源署建议全球在未来3年每年投入约1万亿美元实施包括清洁能源发展和多领域低碳技术推广等内容的“可持续经济复苏”;德、法、意等十几个国家已表示将积极落实欧盟制定的、总额1.8万亿欧元的《欧洲绿色协议》;英国在积极恢复经济的同时努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韩国也即将启动为期5年、总额50万亿韩元的“绿色新政”。在我国,除将“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原则”列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就旨在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能源结构优化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能源法》再次征求社会意见,以进一步夯实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基础外,还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行动中进一步强调绿色低碳导向,并积极致力于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二、机遇分析

第一,顺势而为,提高防控气候风险能力。国内在既往的城镇化过程中,道路、雨水污水、电力等系统的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地存在设计滞后、建设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碳服务能力。如,城镇地面硬化面积过大影响降水下渗、引发排水不畅,交通拥堵造成额外能耗,高层建筑群过于集中加重电力负荷……当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各领域升级防御气候灾害标准、增强减碳服务能力提供了难得机遇。不仅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而且有助于解决制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既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不足问题,有利于形成新的更大的减碳成效,并显著增强国内防控气候风险的能力。如,通过大规模充电桩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和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二,趁势而上,开拓绿色低碳发展新局。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的疫情为绿色低碳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带来新的机遇,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绿色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尤其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抓住机遇、加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有助于强化创新引领、释放新动能,强化增量资金的绿色低碳导向和绩效管理,显著扩大气候资金规模,为今后多渠道动员气候资金进一步积累经验。如,将两者融合促进气候行动手段全面升级,不仅可取得更大减碳成效,而且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持续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回报将助力芯片研发制造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产业的发展。

第三,因势利导,推动国际气候合作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将形成许多为国际社会高度认可、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如全球共同减碳、减贫、保护生命与健康、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等。在《巴黎协定》目标下,抓住国际社会促进绿色恢复的重要机遇,尤其是美国在近期也出现了利于国际气候合作的动向,推动各国动员更多市场力量参与气候行动、贡献更多更大的全球公共产品,将有助于深化全球经济合作,有助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发展,进而利于我国用好“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如,各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促进全球市场互连、加强技术合作和保障贸易畅通,将提高全球及自身防控气候风险的能力。

三、政策建议

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中加力绿色低碳发展,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为此建议:

第一,整合政策,顺势引领,增强应对合力。通过进一步加强防控气候风险的政策研究,深刻认识气候风险是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系统性风险,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强化各领域相关政策间的内容互连,促进防控行动协同,尤其是积极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行动的龙头带动作用。在这方面可考虑积极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等资金机制开展相关政策研究、能力建设和社会宣传。

第二,紧扣重点,补齐短板,激发市场活力。中央财政在加力推进我国向国际社会所做重大承诺的减碳行动,着力加强防控气候风险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强化集成创新、培育新业态和壮大新动能的同时,可进一步发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引导、示范和撬动作用,利用基金有偿使用业务调动更多市场资源,充实国内气候资金,推进气候行动。

第三,立足履约,扩展共识,深化全球合作。借势《巴黎协定》履约行动,努力争取绿色气候基金等国际气候合作优惠资金,在积极开发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全球公共产品,站在道义高点上支持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服务民生需要、抑制逆全球化倾向的同时,进一步传播中国理念,动员各国市场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合作,深化利益融合。


来源: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  作者: 谭正言 浏览次数: 5936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