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21-03-31
随着近年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陆续提出自身的碳中和目标,无论是从企业微观层面,还是从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层面,都逐步增加了对能源转型与脱碳减排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全球碳减排以及能源转型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但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的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前景光明。而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减排目标,还需要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传输以及利用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全人类而言,疫情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冲击与灾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在冲击全球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人类对于全球经济绿色可持续复苏的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继续成为全球的核心议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置了各自的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碳中和、气候中性与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含义一致,表示在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移除量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事实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早在2015年12月,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已正式得到签署。该协定指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尽管美国特朗普政府中途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总体而言,疫情的暴发促使全社会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问题。客观而言,严格的防疫措施限制了物品和人员的流动,经济活动的骤减降低了全球的碳排放量。而在原油和煤炭等能源需求大幅减少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则在疫情中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
为更好地完成《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推动全球能源脱碳与减排势在必行。随着近年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陆续提出自身的碳中和目标,无论是从企业微观层面,还是从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层面,都逐步增加了对能源转型与脱碳减排的关注。
事实上,自从人类发现煤炭以及原油等化石能源以来,其一直在人类的生活以及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及大量的市场份额。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日益严峻,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保以及发展更加清洁的能源作为重要目标。清洁能源需求随着其生产和使用成本的逐步降低而不断增加。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距离清洁能源彻底取代化石能源的市场地位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但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已经悄然开启。从企业层面看,力拓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矿业公司在2020年2月发布了《2019年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报告》,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目标。未来5年,在减排项目上投入约10亿美元; 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减少30%,碳绝对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15%;到2050年实现运营业务净零排放。
另外,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商之一的印度煤炭公司(CIL)正计划与印度国营企业内韦利褐煤公司(NLC)发展太阳能业务。而该公司与NLC合作的太阳能项目价值将高达1250亿卢比。到2024年,CIL将累计投资约600亿卢比用于太阳能项目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碳减排和能源转型之中,但在最终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以及实现碳中和的路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与挑战。渣打银行最新发布的《净零排放经济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若全球超过半数的企业无法快速转型至净零排放,将难以实现《巴黎协定》中关于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报告》指出,有55%的企业领导承认其所在公司转型速度不够快,无法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而转型的最大阻碍是缺乏资金——85%的公司需要中等或高水平的投资才能实现净零排放。新兴市场上碳排放量高的产业和企业要转型到净零排放最为艰难。仅47%的全球受访企业会全力支持《巴黎协定》的目标。
此外,明晟公司(MSCI)在其日前发布的2021年社会、环境和治理(ESG)趋势展望报告中指出,由于企业行动迟缓,导致投资者难以向《巴黎协定》中2度的控温目标看齐。虽然很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减少,但与过去5年相比,未来5年必须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只有加快减排节奏,才有可能实现控温目标。而难点在于,如果政策和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企业也不采取实质性行动,随着实现净零排放所需要的减排幅度越来越大,符合《巴黎协定》要求的投资机会将逐年减少。
而从政府层面看,包括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以及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经济体都已提出了自身的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而由上至下的政策纲领将有助于为企业实施减排和实现能源转型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和方向。
中国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德意志银行分析称,在增强现有能源基础设施性能的同时,保护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亚洲开发银行(ADB)承诺在2019年至2030年间为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提供800亿美元气候融资,并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在亚洲地区迅速增长,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改善促进了这一发展。而中国、印度、日本和孟加拉国处于该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全球碳减排以及能源转型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但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的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前景光明。而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减排目标,还需要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传输以及利用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些也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资金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