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价值渐成潮流 专家呼吁建立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

2021-05-06

在“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影响下,企业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践行成绩开始逐渐成为一二级资本市场重要的影响因素。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际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需各方聚力加速推进这一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中国需建立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的ESG评级标准。

ESG成投资新方向,中国市场相关意识提升迅速

近年来,私募股权领域对ESG的关注度与日俱升。贝恩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ESG领域的投资增速明显,普通合伙人(GP)逐渐把ESG原则纳入投资策略中,并且有意识地避免与ESG相关的风险。

亚太地区同样如此,大约50%的投资者积极寻找ESG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半数以上的受访GP表示自己正在寻找那些对于社会或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投资机会,如今,接近70%的尽职调查中包含ESG因素。

在A股市场,披露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近10年来也有较大增长。Choice数据显示,相关公司数量由2011年的565家增长至2020年的1005家,复合增长率为6.61%,整体渗透率达到25%左右。未来随着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普及,披露监管要求将会进一步强化,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近日,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钼业”)旗下贸易平台埃珂森金属贸易公司IXM与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恒生中国”)达成了首笔包含ESG条款的人民币利率衍生品交易。恒生中国和洛阳钼业分别成为国内首家完成此类交易的外资行和企业。

“我们有一个‘重大性原则’,重点识别对企业发展来说最大的风险,不仅是环保,还有治理和产品的各方面。比如闭矿和复垦、尾矿安全和劳工安全等。”洛阳钼业可持续发展执行委员会主任梁玮说,洛阳钼业基于行业发展要求和企业长期坚持的理念,一直高度重视ESG发展。

据悉,洛阳钼业ESG连续三年获得MSCI BBB评级,与力拓、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集团同属第一梯队。去年4月,洛阳钼业入选沪深300 ESG基准指数和沪深300 ESG领先指数

尚无全球标准,业内呼吁建立中国特色评级体系

随着ESG投资价值的印证,ESG投资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投资策略。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有关ESG理念对应的评价指标并没有形成单一标准体系。

目前各家评级机构都是根据自身调查和认知,兼顾数据的可得性进行设计。例如,英国富时指数涉及12个领域、300个指标;汤森路透ESG评级涉及10个领域、178个指标;MSCI的ESG评级涉及也有10个主题、35个议题。

2018年3月,上交所发布了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建立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同年11月,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规则中加入ESG相关要求;2020年9月,上交所制定并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自愿信息披露》,但整体进展较为缓慢。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表示,ESG投资的数据和评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

她同时指出,目前国际上70%至80%的ESG资产由机构投资者持有,但是国内以散户投资人为主,跟ESG投资理念有非常不相符;同时,ESG投资相关的学术研究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在ESG指标的构建和企业评估中,国家政策发展和企业相关信息的获取至关重要,然而国际指数及评级机构在语言和国情分析两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指出,运用国际ESG评价逻辑对中国企业ESG信息的解读容易产生偏差,无法公允衡量中国企业的ESG表现,中国亟需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ESG评级体系。

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2509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