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何实现长期气候承诺

德国法院帮助公众了解其气候目标的不足之处

2021-05-25

德国政府在2019年通过了《气候保护法》,要求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但气候变化活动人士认为德国政府对气候行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剥夺了未来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以此为由将德国政府告上法庭。

尽管法院在上个月已驳回了绝大部分申诉,但也明确裁决德国《气候保护法》存在一定缺陷。法院认为,虽然2030年的减排目标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由于该法律还明确规定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结合两项减排目标来看,政府在未来将承担更多的脱碳负担,毕竟低垂的果实首先被采摘。

法院裁定,为了实现公平正义,政府必须在2022年底之前制定更加细致的中期目标。而社会各界的直接反应是要求强化短期和长期减排目标,即到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量减少65%,到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2021年5月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宣布上述目标为德国新气候目标。

a041a0d0906c11a15f591a0ecf7c8b77.png

尽管内燃机长期以来都是德国工程师的骄傲和主要出口产品,但要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德国可能需要迅速淘汰内燃机,加快脱煤步伐,并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强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薄弱环节,即如何在光照时间有限、风速降低的冬季,利用可再生能源维持居民壁炉温度。富裕、环保和技术先进的德国也许会找到实现的方法。在过去的十年里,德国一直庆幸关闭了能够产生减排的核电站。但如果长期维度证明,发展核电站是唯一正确的政治目标,德国政府会非常难堪。

无论如何,法院的保留意见也适用于德国以外的国家。短期和长期目标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认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准绳。但净零排放目标并不是一个国家对具体排放量的承诺,而是通过开发一定规模的“负排放”来抵消该国最终的排放量。因此,目前无法评估各国2030年至2050年(或2060年)的减排压力,也无法判断这类目标给未来政府带来的实际工作量。

理论上的负排放是基于林业、新型农业、自然恢复以及各类碳捕捉及封存技术来抵消减排。尽管一些活动家对将它们纳入减排目标持怀疑态度,但这种怀疑并不合理,净零思维在地球物理学和经济学上都有一定意义。有些排放肯定很难减少,如为新能源调峰的燃煤或天然气发电厂,因此开发从空气中吸收等量温室气体的技术成本更低。如果全球范围内实现排放和吸收温室气体平衡,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将保持稳定,全球变暖也将停止。这就是2015年《巴黎协定》将净零排放作为下半个世纪目标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净零思维还是有很多问题。因为各国仍未明确零碳目标下的最终减排范围,并消除相关不确定性。各国政府应制定阶段性碳中和路线图,以展示如何以公正和强有力的方式产生“负排放”,并避免在植树造林等方面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避免重复计算或泄漏碳储存库,从而让各行业清晰地了解未来5年、10年或15年内政府需要执行的减排政策。

 

编译:冯超 袁晓华

原文链接: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1/05/08/how-to-make-long-term-climate-pledges-add-up(订阅期刊)


来源: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5264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