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21-07-12
过去一年,国际社会经历了意外出现的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只从天而降的“黑天鹅”,突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法和我们社会的运行方式。简而言之,新冠病毒这个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敌人威胁到了之前已经迈入巅峰的整个全球化事业。当前,我们要面对一项更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重建社会?如何对全球治理模式进行改革,使其有能力在今后应对类似的挑战?
切实汇聚全球力量,保护我们的星球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因为它可能对我们的星球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只能朝着同一个目标通力合作。公众非常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这将进一步激励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多边论坛立即采取一致行动。美国已重返《巴黎协定》,而且在讨论就本国中期的脱碳事业作出承诺。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都正在走一条清晰的生产系统脱碳化道路,尝试遏制全球温度上升的趋势,实现碳中和。今年发生的国际事件可能推动国际社会采取更多大胆的措施。人们对今年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很高的期待。作为G20的主席国,意大利将和英国共同主持此次会议。会议的举行似乎能为各国作出新的承诺创造合适的条件。与此同时,企业界更加渴望抓住绿色经济所带来的机遇。从电动车到智能电网,从可再生能源到“绿色氢气”可能催生的革命性行业,各行各业的制造商和投资人意识到新的生产模式将改变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改变我们汇集、疏通金融资源,开展新型投资活动的方式。简而言之,推动能源转型不应再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而应视为创造良好商业机会的一种途径。
在未来的世界,中欧如何开展合作?
“互惠互利”是中欧双边关系的关键词。中欧双边经济关系持续得到加强。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欧盟的贸易赤字也在不断扩大。因此,获取更宽的市场准入渠道、增加对华出口符合欧洲的利益。这需要双方更加明确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推行“公平竞争环境”方案的必要性。从这方面来说,2020年12月签署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可能是中欧经济协调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欧合作还有其他途径。比如说,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着眼于新型“绿色经济”带来的良好契机,双方可以制定共同目标框架,在框架内加强合作。但是,这需要相关国家切实发挥领导作用,承担全球性责任,确保合作有效开展,创造重大实质性成果。换句话说,欧盟和中国在应对某些重大国际问题时(不仅包括能源转型,还包括基于全球健康问题方面的互惠合作)须以身作则,为其他国际力量做榜样。
显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疫情过后,为更好地开展重建工作,各国必须切实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尤其是医疗领域的全球公共产品),防止未来出现健康危机。也就是说,除生产更多疫苗之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例如全面调整各国的福利系统。社会政策的重新设计涵盖劳动力市场、教育、环保等其他政策领域。全球卫生、能源和技术转型、教育和培训机会、女性和青年赋权是国际社会未来几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应更有效地开展全球治理,保障所有人的利益。
作者:詹皮耶罗·马索洛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