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科普知识点

2021-11-01

1.什么是COP26?

COP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的简称,是将签订框架公约的197个国家和地区(缔约方)联合在一起的一种机制,负责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情况。COP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除了2020年因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而取消外,今年将召开第26次会议,此次会议被简称为“COP26”。

---------------------------------------------------

2.什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在1992年6月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签署。《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我国于1992年11月7日经全国人大批准《框架公约》,并于1993年1月5日将批准书交存联合国。《框架公约》自1994年3月21日起对中国生效。

---------------------------------------------------

3.    UNFCCC与COP“两兄弟”成长史


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Ahrrenius)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多科学家逐渐深入了解地球大气系统,才引起广泛关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响应越来越多的科学认识,这期间举行了一系列以气候变化为重点的政府间会议。

1988年,为了让决策者和一般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些科研成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0年,IPCC发布了第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确定了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它对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公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后续的气候变化公约的谈判。

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建立一个气候变化框架条约。本次会议由137个国家加上欧洲共同体进行部长级谈判,主办方为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和其他国际组织。

经过艰苦的谈判,在最后宣言中并没有指定任何国际减排目标,然而,它确定的一些原则为以后的气候变化公约奠定了基础。这些原则包括: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公平原则,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可持续发展和预防原则。

1990年12月,联合国常委会批准了气候变化公约的谈判。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FCCC)在1991年2月至1992年5月期间进行了5次会议。参加谈判的150个国家的代表最终确定,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公约》。该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如今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

4.几次影响深远的COP

COP1

时间:1995年4月

地点; 德国 柏林

成果: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文件认为,现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是不充分的,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COP3

时间:1997年12月

地点:日本 京都

成果: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也是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的第一份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开始生效。根据这份议定书,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但是2000年11份在海牙召开的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京都议定书》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作为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COP11

时间:2005年2月

地点:加拿大 蒙特利尔

成果: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京都议定书》。来自全世界189个国家的近万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最终达成了40多项重要决定。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阶段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以进一步推动和强化各国的共同行动,切实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势头。本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称为“控制气候变化的蒙特利尔路线图”。

COP15

时间:2009年12月

地点:丹麦哥本哈根

成果:会议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但它表达了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锁定了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成果,推动谈判向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提出建立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气候基金。

COP21

时间:2015年12月

地点:法国 巴黎

成果:会议达成了于2016年生效的《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

5.COP26如何举办?

本次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于伦敦时间2021年10月31日--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大会上的活动主要分蓝区和绿区两个进行:

蓝区面向负责协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联合国机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中注册的人员。在蓝区中,你可以是在联合国及相关组织和机构工作的国家代表团的一员,或是媒体或非营利观察组织的成员。各国代表开会进行协商和非正式磋商,他们也可能会参加与其他代表团的会议,以澄清他们的立场和利益,来达成共识或克服谈判僵局。UNFCCC还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技术简报会,以支持谈判进程。

绿区为面向大众的会场。届时将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工作坊、艺术展览和装置,以及讲演、技术演示和音乐表演,供所有人参与观看。

---------------------------------------------------

6.本届COP东道主

2019年8月9日,英国获202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权,举办地设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可能成为英国迄今主办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将有约200个国家共3000个代表团参会。但因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会议延迟至今年11月。英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1990至2019年期间,英国实现了创纪录的绿色增长。在这段时间内,其本国经济增长了78%,排放量减少了44%,而在G7中是下降最快的。

---------------------------------------------------

7.本届COP有望取得哪些成果?

除了对各国NDC进展进行审核及评估外,本届缔约方大会能否达成更多全球性的气候协议和共识,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东道主英国将这次气候大会的目标形象地描述为“煤炭、汽车、现金和树木”。

根据COP26官方解释文件(COP26 Explained)概括如下:

(1)到本世纪中叶确保全球零净值并保持1.5度触手可及。

要求各国提出实现净零排放相一致的减排目标。各国需要加快淘汰煤炭、鼓励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森林砍伐并加快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以实现这些目标。

(2)适应保护社区和自然栖息地。

气候正在变化。在COP26上,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支持和鼓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建立防御、建立预警系统并使基础设施和农业更具弹性,以避免失去我们的家园、生计以及生命。

(3)调动资金。

为了实现我们的前两个目标,发达国家必须兑现每年筹集至少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的承诺。国际金融机构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需要努力释放确保全球零净值所需的数万亿私人和公共部门融资。

(4)共同努力去实现成果交付。

我们只能通过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COP26上,我们必须最终确定巴黎规则手册(实施巴黎协定所需的规则)。我们必须加快政府、企业与民间社会之间的合作,以更快地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

---------------------------------------------------

8.中国对COP26的态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对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果高度期待。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近期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线上中外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与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推动大会取得成功,促进《巴黎协定》全面有效持续实施,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方期望,此次大会一要把完成协定实施细则谈判特别是完成第六条等实施细则核心遗留问题作为大会的重点任务;二要对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资金、技术、能力等问题作出安排,均衡推进减缓、适应和支持方面的雄心;三要在COP26上突出“落实”,积极倡导各方切实落实目标,将目标转化为落实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行动。

---------------------------------------------------

 


来源: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15900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