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新报告:广州、上海等地将是中国最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

2022-03-03

引用超过34000篇科学论文,涵盖18个章节以及7个跨章节文件(Cross-Chapter Papers),自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最全面的评估报告——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与脆弱性》及其决策者摘要日前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有11名中国专家参与了这份报告的撰写。尽管这份报告重点关注在全球和区域层面的分析,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国别分析,但在引用的研究中多处提及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如不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热度和湿度将挑战人类忍受的极限,中国将是最受影响的区域之一。哪些地区、哪些产业会受到波及?影响几何?

气候变化风险的传递及复杂性。图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我国哪些地区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广东、上海和京津冀城市群“入围”最受影响区域。

根据报告,广州是全球最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经济城市。据估计,如果排放量很高,到2050年,广州每年将损失3310亿美元,到210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1.4万亿美元。如果排放量能快速降低,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被限制为每年2.54亿美元。

随着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土地和自然资本将永久损失,基础设施和实物资本也将受损,更不用说社会资本和移民带来的损失,暂时的洪水、粮食不安全和生计损失以及海岸保护支出的增加都会影响经济增长和福祉。到2050年,全球洪灾损失最高的20个最大沿海城市中,有13个在亚洲,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东亚,中国广州就在其中。

上海也不容乐观。根据报告中引用的一项研究,如果全球排放量和当地的沉降量很高,到2100年,上海的损失可能会达到1270亿美元,如能完成当前的减排目标,则大约损失420亿美元。但研究也指出,每年有0.1%几率发生的洪水将淹没上海约19%的地区,水深至少25厘米。在不加以干涉的糟糕情况下,到2050年,淹没面积将上升到总面积的44%,到2100年将上升76%。这是什么概念?上海近一半的土地将被淹没,形势十分严峻。

参与这次报告撰写的中国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俊国认为,未来气候变化会对城市群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水资源是制约中国城市群发展最重要因素之一。

刘俊国认为,“比如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水不够。这一地区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50立方米每年。按照国际标准,低于1000已经是严重水资源短缺了。而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群又面临着气候变化背景下复合型灾害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的情况,这意味着未来洪涝、风暴,海平面上升等灾害会一起来,这时候如何应对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气候变化、自然与人类的交互关系。图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在我国,哪些产业最易受气候变化波及造成损失?

农业、内陆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首当其冲。

全球范围内,包括干旱、热浪和洪水等高温和极端天气事件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全球温度继续上升,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减产。

对于我国的农业将因气候变化因素造成的损失,报告也给出一组清晰的数据。在减排不力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会下降7%,如能实现快速减排,则仅会下降3%。小麦产量在同样情况下也会下降11%,在快速减排的情况下会下降6%。玉米产量在减排不力的情景下,会下降8%,在快速减排的情况下,下降4%。2000年-2010年,因气候冲击中国玉米和大豆减产造成的损失总价值约合5.95~8.58亿美元。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气候对各种农作物影响呈现不同的程度。小麦最受影响、玉米其次,最后是水稻。但乐观地看,如果减排力度得当,可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

此外,内陆渔业、水产养殖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而其贝类生产对热带气旋非常敏感。根据报告引用的一项研究,在不理想的情景下,预计到2030-2050年,中国的鱼类产量将比2010-2030年水平下降40%,贝类产量也将下降67%。

持续的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高温将削减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农业劳动力。根据报告,如果维持目前的排放政策,全球将比工业化前升温约3℃,中国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将下降5%,如果能加速减排,将全球变暖限制在《巴黎协定》确定的温控目标内,则中国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下降3%。

气候变化将对国际供应链、市场、金融和贸易造成重击,可能影响中国国内商品的正常供应、抬升价格,同时可能破坏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冲击,包括农业减产、重要基础设施损坏和商品价格上涨,都可能进一步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不仅是气候变化在境内直接造成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冲击,也将间接但深刻地影响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箭在弦上。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6568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