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成为固碳手段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投融资亟待关注

2022-05-30

自中国和新西兰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共同牵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议题以来,NbS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双碳”目标下,NbS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个热词。

近日,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举办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投融资”主题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虽然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但是应对气候挑战最终成功与否,实质上还要决定于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情况。NbS将在推动“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NbS主要指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改善土壤健康、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一系列重要生态系统服务,来应对和处理当前和今后人类在生态环境以及更广泛领域所面临的各种严峻的挑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司司长孟宪林表示,当前林草部门在积极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重视借鉴和使用NbS的原则理念和方式方法,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保护和管理好林草资源,积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加强国际合作付诸实践。

实现NbS除了需要技术路径,NbS的投融资也亟待关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从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一步做了分析。

减轻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应该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气候中心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表示,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同时,多家国际机构联合提出全球共同的自然目标,即自然受益(Nature-Positive),它是目前国际上对生物多样性目标制定或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系统、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能源和开采业,这三大社会经济系统会影响大约80%的濒危物种。”朱春全认为,若能解决这三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转型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甚至去除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朱春全透露,自然损失会影响到三分之二的GDP,即65%是高度和中度受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自然损失带来的中段风险。但若能够妥善处理这三大系统所包含的15个转型,到2030年会创造1.9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和8800万个就业机会,并能助力“双碳”目标。

提高森林碳汇的技术路径以实现NbS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表示, 我们需要把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建立有机的联系。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认为,实现NbS需重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确保完善的结构、健全的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才能保证和维系生态系统产品供给和生态服务。并且,最重要的是将人类因素考虑进去,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协同,也是生态系统管理NbS非常需要关注的一个实现途径。

刘世荣同时提出四个提高森林碳汇的技术路径以实现NbS。

一是保碳,即保护好现有森林,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作为前提,国际上REDD+战略(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加上森林可持续管理以及保护和加强森林碳储量战略),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实施REDD+机制的框架。

二是扩碳,明确是通过增加新的适宜造林地,继续增加森林覆盖率,实现森林碳汇提升。

三是增碳,对现有森林采取各种措施,将可持续经营贯穿到造林、中幼林抚育、成熟林采伐更新的不同发育阶段的整个全周期森林经营过程,籍以提升现有的森林质量、碳储量和碳汇。增碳途径将成为我国提升森林碳汇的重要途径。

四是木质林产品的利用和发展生物能源。

让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

全球每年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达80%-90%。在我国,90%左右的生物多样性投资资金,需要来源于社会资本。

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和修复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表示,林草系统的碳汇为未来国家碳中和提供了压舱石的作用。目前我国森林以中幼林为主,林草碳汇处于旺盛的增长期,未来随着成过熟(林)增多,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林草碳汇能力存在下降的可能,如何避免这个下降拐点的出现,需要及早施策。

随着可造林地减少,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升碳汇能力的可能越来越小,而森林经营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增汇可能。

郭青俊表示,“当前面临的困难是森林经营缺少社会资本投入,投融资难度大。其实,如果森林经营能够按照CCER碳汇项目展开,不仅有碳汇方面的收益,还可能帮助国家在自然的条件下提高林草碳汇能力。”

一个健康市场的建立需要多方力量的推动,不仅要有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企业、研究和评估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利益攸关者都要共同参与进来。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强调,“在未来,如何建立起一个供给合理、价格有效、信息透明、监管有力的市场机制来推动NbS,让自然系统碳汇的生态价值得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NbS的投融资亟待关注

实现NbS除了需要技术路径,如何“筹钱”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NbS的投融资亟待关注。

“从全球范围来讲,每年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融资需求是1万多亿美元,但是只有10%左右能够被满足,即融资缺口达到80%-90%。根据测算,不仅90%左右的绿色投资必须要来自于社会资本,同样,90%左右的生物多样性投资也需要来源于社会资本。”马骏表示。

据马骏介绍,社会资本需要金融体系来动员。央行绿色金融网络(NGFS)是一个共同探讨绿色金融政策最佳实践和协调的国际平台,已有100多个国家的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参与其中。NGFS已达成初步共识,应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应被纳入央行与监管机构的职责范围。NGFS与学术组织联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定性”研究小组并发布了相关报告。

马骏进一步指出,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范由于生多丧失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一是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所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评估。

二是把生态友好型项目、支持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项目纳入绿色金融目录,如国内的三套绿色金融目录都纳入了一些与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项目,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投资。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披露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如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央行都已开始关注此问题。

四是央行和主权基金投资组合纳入生态友好资产。

对于NbS的投融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日益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方面。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和其他赤道银行一起运用赤道原则,对于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所有项目融资,都将其环境和社会风险贯穿于贷前、贷中和贷后全流程的管理当中。”

鲁政委表示目前国内银行已推出了一些支持林业发展和林业碳汇的绿色金融工具,包括林权质押贷款、林票质押贷款。由于林业碳汇项目普遍存在签发周期长,生态价值实现不顺畅的问题,兴业银行联合人保财险、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开创了林业碳汇质押新模式,为碳汇质押贷款增信增强了碳汇的融资力度,在探索碳汇+保险方面跨出行业当中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2831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