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23-01-10
1月9日,记者从上海银保监局获悉,近日该局和上海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生环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上海绿色金融行动方案》)。
上海银保监局等八部门《上海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强调,要充分依托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优势,重点培育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机构,加强监管引导,健全规范标准,深入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切实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落实“双碳”目标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保障。
上海银保监局等八部门《上海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将基本建成与碳达峰相适应的绿色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绿色金融行业标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预计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资管、绿色租赁等业务稳健发展;绿色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形成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
《上海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绿色导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绿色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快建设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二是坚持低碳发展。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稳妥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结合上海特点,探索形成绿色金融的特色与推广模式。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作模式,营造国际一流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五是坚持风险可控。建立完善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提高绿色金融领域新型风险识别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上海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提出八个方面三十条重点任务。
一是积极部署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健全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制定绿色运营行动方案。
二是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推进机制。建立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流程,开发绿色金融专业系统。
三是全力服务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推进重点企业绿色改造,推进重点区域绿色建设,推进绿色科技发展,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构建。
四是主动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推动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绿色融资渠道,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和保障体系,探索碳金融市场服务创新。
五是深入探索绿色金融合作模式。推进绿色金融跨部门协作,推进绿色金融银行业保险业合作,推进绿色金融产学研联动,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合作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六是持续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对客户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运用保险工具进行环境风险管理。
七是逐步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对标国际的ESG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碳金融评价标准体系。
八是营造良好绿色金融发展外部环境。积极推动绿色项目库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协调服务作用,加强同业互促与宣贯交流。
“鼓励银行业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安排专项激励费用补贴、制定绿色金融尽职免责制度等方式,提高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上海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显示。另外,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创新碳金融业务模式与产品工具,推动完善碳金融服务体系,推进碳资产质押类、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托管、碳债券等产品创新,开展碳资产、碳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创新,以及基于碳交易的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鼓励开发碳保险产品。积极支持碳普惠减排项目开发,促进碳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上海银保监局等八部门要求辖内各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定期评估,主动公开绿色金融战略和政策,充分披露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主动开展绿色金融自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