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保险商承压

2023-02-22

随着灾难损失逐年激增,保险公司承保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维持保险行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更好地利用保险工具,解决灾后重要基础设施重建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气候变化危机不断加剧,全球范围内飓风、暴雨、火灾等自然灾害愈发频繁,与之相关的保险和报损需求大幅上升,加之新冠疫情叠加地缘危机等外部因素,以及通胀飙涨引发的经济下滑,近10年来保险公司亏损程度不容小觑。根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数据,去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

一直以来,保险业都在不断推进气候类保险的完善工作,力求提高气候风险保险覆盖率的同时,充分发挥缓释和对冲气候风险的作用。然而,随着灾难损失逐年激增,保险公司承保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维持保险行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更好地利用保险工具,解决灾后重要基础设施重建已成为当务之急。

气候变化造成损失激增

当前,热带气旋“加布里埃尔”在新西兰造成大范围的洪水、山体滑坡和巨大海浪。路透社报道称,截至2月6日,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和新西兰第二大综合保险公司Suncorp等主要保险公司已累计收到逾 9000份索赔。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指出,去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大部分与天气有关,其中席卷美国多个州的飓风“伊恩”带来的损失占一半。包括未投保的损失在内,去年风暴、干旱、地震和火灾造成的总损失高达2700亿美元。

显然,未投保的损失明显高于保险承保的损失,后者往往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和相对落后经济体往往首当其冲地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与20年前的保险市场格局大相径庭,根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记录,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之前,经通胀调整后的气候保险损失每年从未超过500亿美元。

“以后每年超千亿美元的气候保险损失将成为常态。”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首席气候科学家恩斯特·劳赫坦言。

资金池难满足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气候变化虽然为财产保险需求提供了实质的推动力,但其潜在庞大赔付规模正让保险公司不堪负重。

高盛警告称,随着气候变化导致巨灾损失不断上升,与之相关的保险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财产保险和再保险市场的资金供应规模,基本上无法与庞大的需求相匹配,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数据,到2040年,气候变化将使风险资产池扩大33%至41%,随着灾难损失激增,全球新增财产保费将达到1490亿至1830亿美元,届时财险公司尤其是再保险公司的潜在市场将扩大两倍不止。与此同时,潜在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率提速,也将进一步推动保险需求增长。

这虽然会在未来20年推高保险公司的收入,但由于资本池扩张速度可能很难赶超需求增速,这促使保险公司选择提高保险定价的方式来维持供需平衡,否则资本供应不足将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颠覆。

由于气候灾难超出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研究新的框架,保险业也在寻求新的承保模式。

数字工具提高承保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各种保险机构推出了主要包括农业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清洁技术保险、巨灾险等上千个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险工具。

亚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主任金融行业专家阿勒普·库马尔·查特吉指出,保险公司正在加大卫星和云、公共数据库等偏传统技术以及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型技术的投资研发,旨在填补农业、建筑和财产边界检查数据的“空白”。

“洪水、海平面上升、毁林和山火等风险因素可自动纳入最新的气候模型及附带的项目和投资风险分析,从而对风险资本配置及其成本产生影响。”查特吉表示,“这些数据可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协助开发参数化保险产品,估定损失和损害,并加快保险理赔速度。”

法国安盛保险集团董事长安东纳·高赛-格兰维尔也强调了数字化的重要性:“我们不仅需要管理风险,还要帮助预防风险,这主要通过数据和数字化转型实现。”

据了解,安盛正大力投入增加绿色业务解决方案,目标是到 2023 年将绿色业务解决方案的总承保保费增加到 13 亿欧元,并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子公司安盛气候开发指数保险等解决方案,利用卫星数据在干旱或洪水泛滥的情况下自动触发赔付,并进一步利用这些气候数据来帮助和建议客户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风险。

安盛集团首席风险官雷诺·盖德指出,气候保险已经成为应对气候风险的有效金融手段,“保险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散风险和管理风险,保险业急需一个碳足迹披露的全球标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自身业务敞口,从而做出最好的保险产品。”

中国潜力较大

我国气候类保险发展欣欣向荣。2021年7月,我国首单气象指数保险落户西北,由人保财险承保、安盛保险作为产品设计及再保险,承保地区玉米种植农户的3000多亩作物提供了842万风险保障。

气象指数保险是指把一个或几个灾害气象指标如气温、降水量、风速、震级等对保险标的的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时,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提供相应标准的赔偿。

作为拥有巨大潜力的创新型险种,气象指数保险透明度高,关联气象站、气象雷达、卫星图像等天气数据,理赔简单且赔付迅速,不仅帮助保险公司节省核损营运成本,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赔付。

有分析师指出,气象指数保险的关键是数据,但截至目前,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点数量仍然较少,这制约了气候数据的收集。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系主任、副教授许光清表示,目前我国的气候保险主要以天气指数保险为主,且多集中于农业领域,而巨灾保险试点地区较少,发展相对滞后。但从整体来看,中国正处于气候保险已经起步并开始大力发展的阶段,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3282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