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价格或将在碳达峰后与国际缓慢趋同

2023-12-15

“当前,采取经济手段减排成为市场共识,很多国家都采用碳定价机制作为最重要的减排措施。”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近日在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系列活动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所谓碳定价机制,是通过赋予碳排放一定的价值属性,使得碳排放空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推动碳减排并实现低碳发展的机制。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碳定价机制。

梅德文表示,碳市场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尽管目前国内外对碳市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总的来说,从2003年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到现在近20年中,从欧盟2005年开始建设国际碳市场至今的近20年里,碳市场成效显著。中国碳市场发展接近20年,从2002年开始,世界银行在中国零星地购买碳信用,中国的碳市场也随之和国际市场保持同步。

梅德文介绍,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5年起,中国正式进入CDM阶段,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参与国际交易。第二阶段是从2013年到2021年,区域碳交易试点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21年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阶段。2021年7月至今,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两年多来,我国碳市场运行整体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价格发现机制初步显现。

梅德文认为,碳排放权天然具有国际自由流动的属性,在碳关税即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背景下,未来中国碳价必然打破当前的低估状态,预计中国碳市场价格在中国碳达峰之后有望与国际碳市场价格缓慢趋同。“随着资本市场开放和全方位引进外资,外资也会进入中国碳市场,国内外巨大的碳价差异会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一旦存在套利,价格差就会消除,这是一价定律与要素产品价格趋同理论在碳市场发挥作用。”他解释说。

碳市场分为两类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自愿碳市场。梅德文介绍,强制减排交易市场交易的是全国碳排放权(碳配额),目的是重点管控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八大行业的碳排放。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强制碳交易市场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期完美收官,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的是核证自愿减排量,目的是为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去除和工业节能等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提供市场化的经济激励。梅德文表示,中国自愿碳市场发展将有力促进低碳项目融资,助力中国稳增长下的双碳大发展。下一阶段,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国内的碳抵销市场与碳信用交易市场,为与全球碳市场的联结做好准备。同时,也应与国际各相关方一起推动全球自愿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建设,包括碳信用的衡量标准、全球碳价的形成以及碳市场的互联互通等。

来源: 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778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