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警惕碳殖民主义打起“绿色”幌子

2024-04-15

多年来,国际社会围绕气候变化达成了众多共识与协定,对于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部分发达国家将碳排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发展自身经济,以及试图利用碳排放议题将发展中国家绑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行为,体现出其背后的碳殖民主义。这也暴露出,在解决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治理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不平等。

碳殖民主义(Carbon Colonialism)是对殖民主义的扩展和延伸,主要指在全球碳减排和气候变化应对过程中,部分发达国家通过控制碳资源、技术和经济资源等手段,对发展中国家施加不平等影响和控制的现象。工业革命后,碳殖民主义随着发达国家对碳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出现。 

碳殖民主义的出现涉及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殖民主义历史的影响。在殖民主义时期,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殖民地的控制和剥削,获取了丰富的碳资源。这种殖民主义的遗留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碳资源方面对发达国家产生依赖。

工业化和能源需求。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对碳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寻找和控制碳资源,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发展中国家则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碳目标国家。

经济利益和市场机制的影响。碳市场机制的出现促进了碳殖民主义的发展。碳市场机制是一种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来推动减排行动。基于“排放权交易”或“碳交易”的原则,企业或国家可以买卖和交易排放配额或减排单位。部分发达国家通过购买碳减排配额或实施碳交易,将自身的碳排放责任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维持自身的经济增长,剥削了发展中国家的碳资源。

技术和能力的不均衡。发达国家在碳减排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经验,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的挑战。这导致发达国家在碳减排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加剧了碳殖民主义的现象。

碳殖民主义主要表现为部分发达国家依靠其提前完成现代化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盘剥与压榨,力图锁死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可能。

发达国家责任的转嫁。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仍占全球的77%。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通过购买碳减排配额或投资碳减排项目,将自身的碳排放责任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这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发达国家可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此外,部分发达国家致力于将其高污染的生产过程和消费“洗绿”。过去几十年间,它们把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生产活动外包,借助全球化将直接的碳排放变为间接排放,但在计算碳排放时将其消费和投资中所包含的碳排放全部排除在外。

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还企图通过单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方式,把减排成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只羊薅两回毛”,使发展中国家企业遭受污染和碳税壁垒的双重盘剥。

部分发达国家的碳殖民行为不仅挤占了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空间,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负担和不对称义务,加剧了双方之间的不平等程度。

发展中国家能源依赖度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受制于发达国家对能源资源的控制,而成为能源的纯进口国。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应对能源供应和价格波动方面更加脆弱,难以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遭受环境上的不公正。由于碳殖民主义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会承受更大的环境压力和生态灾难。部分发达国家对碳资源的剥削和使用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和环境破坏,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承受气候变化等带来的后果。

应对碳殖民主义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承诺。破解碳殖民主义需要合作与包容,以期实现全球碳减排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其提升碳减排技术和能源转型能力。这些可以通过建立合作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等方式实现。发达国家还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投资,用于推动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

建立公平、透明和包容的碳市场机制,确保发展中国家获得公正的碳减排收益。具体可以通过改进碳交易机制、减少不平等的碳交易和减排项目等来实现。加强对碳减排和气候变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球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力。

应对碳殖民主义问题离不开各国的合作和协调。可增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制定共同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让每一个国家的声音和诉求都能被听到,共同成为破解碳殖民主义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作者:王秋怡,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本站 浏览次数: 1658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