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清洁基金在行动之2

2015-04-05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融资模式 支持节能减排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下称“清洁基金”)是中国参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把CDM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创造性地从项目层面提升到国家整体层面,并使这种贡献得以放大和长期存在。为此,清洁基金始终把创新作为业务发展的主题和动力源,努力开发创新模式,注重连接政府与市场、结合财政与金融、联合国际和国内,充分发挥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方面的资金平台、合作平台、行动平台和信息平台作用,致力于推动新兴产业减排、技术减排和市场减排,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

 

引领带动市场资金参与

作为成立时间不长的清洁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有限,如何有效发挥这部分公共资金的优势和作用,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是一项迫切课题。

针对清洁基金起始运营阶段需要迅速做大主流业务的现实需要,同时考虑到政策性基金的性质和发展的阶段需求,经过调查、分析、研究,清洁基金创立出一套既符合自身特点又能够与节能减排市场需要有效对接的投融资模式,为国家财政支持节能减排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

清洁发展委托贷款是目前清洁基金投资的最主要方式。鉴于清洁基金管理中心是财政部所属事业单位,本身不具有金融机构直接放贷投资职能,同时又肩负基金保值增值的职责等客观因素,清洁基金借鉴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经验和做法,积极寻找与地方财政和金融机构的业务结合点,探索出“借船下海、专业运作、捆绑发展”的特有投融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清洁基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专业金融机构的作用和力量,借鉴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做法,在实现基金资金保值增值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风险,同时通过所投资项目带动和引领市场资金的加入。清洁基金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借助银行的贷款资质、专业能力、风险管理等,保障委托贷款顺利拨付和安全使用;借助财政系统遴选上报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的、具有减排效益的项目;为了取得碳减排的实效,还通过节能减排第三方认证机构——北京华通三可节能评估有限公司对项目的二氧化碳减排效益进行评估,制定“碳预算”报告;最后通过严格的评审程序确定对某一特定项目提供清洁发展委托贷款支持。

在做实委托贷款业务的同时,清洁基金积极探索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融资模式,最大程度地撬动市场资金共同支持节能减排事业。不久前,清洁基金与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开展私营部门融资业务的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将借鉴IFC在中国首创的发展中国家能效领域贷款损失分担创新融资模式,在国内开展类似合作。

面对国内节能减排市场资金需求巨大、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现状,清洁基金勇于探索,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准备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念:政府公共资金应该参照CHUEE项目中全球环境基金赠款资金做法,降低节能减排项目的前期风险、引领市场资金进入。

目前,清洁基金已与IFC、地方财政厅(局)就三方合作进行贷款损失分担创新试点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国际公共、私营资金合作创新的经验和知识,对接到国内公共、私营资金合作创新的过程中,通过试点和推广,培养更多国内各类公共资金和商业银行的能力,并继续加以创新。清洁基金与银监会也建立起工作联系,共同探讨绿色信贷和动员市场资金。

将现金理财与低碳理念相结合,也是清洁基金创新融资模式的一大特色。清洁基金积极开展具有低碳特色的清洁发展专项理财工作,2010年与浙商银行开展首笔6000万元的专项理财,2011年到期后实现减排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环境效益明显。2011年清洁基金又投入4400万元开展第二笔专项理财,预计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比首笔专项理财提高了单位投入减排效益。目前,清洁基金正在与浙商银行协商第三笔专项理财,并考虑将合作范围扩大到其他商业银行。

 

CHUEE损失分担机制

2006年,IFC在我国启动“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CHUEE,ChinaUtilityEnergyEfficiencyProgram)。CHUEE项目的基本原理是:IFC与商业银行合作,为商业银行提供风险分担,即对于商业银行加入能效组合的所有合格贷款,由IFC提供部分损失分担。同时,IFC动员全球环境基金(赠款)作为IFC的第一损失承担方。IFC设计的两期CHUEE项目总共提供2.155亿美元风险分担资金,其中包括全球环境基金1650万美元赠款作为银行贷款第一损失风险分担资金。参加CHUEE项目一期的两家国内商业银行利用损失分担机制迅速做大了能效项目贷款组合。截至2011年9月,两期CHUEE项目支持的能效贷款总规模达46亿元人民币,支持了155个项目,二氧化碳的年减排量达1738万吨,年节约417万吨标准煤。

CHUEE融资方式最突出的创新点在于最大程度发挥了公共资金的作用,动员了更大规模的市场资金,撬动了银行和IFC的资金,这集中体现在对全球环境基金赠款的运用上。世界银行2010年在对CHUEE项目的评估中认为,由全球环境基金来弥补损失的基准违约率为4%,但实际操作中迄今未发生贷款损失。因此全球环境基金的赠款在发放、回收、再使用的不断循环中,多次体现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资金极大地支持了能效融资。

IFC在帮助银行大规模开展专业的节能减排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银行及其他市场合作伙伴能效融资能力不足、没有合适的评估方法、缺乏能效技术知识等问题,IFC提供了一揽子技术援助,包括市场研究、工程技术、项目开发和设备融资等服务,并协助开发潜在能效项目、审核及评估能效贷款项目、创建能源管理网络、提供技术咨询等。以兴业银行为例,通过参与CHUEE项目,在做强自身机构能力的同时,做大了贷款业务,成立了可持续金融中心,加强了自身能效融资业务,成功打造了绿色低碳银行的品牌,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大大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银行在获得激励的同时,责任并未减轻。因为银行同时参与第一损失和第二损失分担,只要出现损失,银行就要分担,其资产负债表质量必定受到影响。因此,CHUEE在有效激励银行提供能效贷款的同时,并没有大量减少银行对贷款项目进行审核把关的应尽责任。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大事记

●2005年10月,中国政府启动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筹备工作。

●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其管理中心。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指出要“有效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2007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启动了清洁基金的业务运行。

●2008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批准第一批清洁基金赠款项目,支持国家急需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颁布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

●2011年1月,第三方机构出具了清洁发展委托贷款项目第一份碳预算报告书,标志着清洁基金强制要求所支持的具有减缓气候变化效益的项目委托第三方核算碳减排效果的开始。

●2011年3月,清洁基金加入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

●2011年4月,第一批清洁发展委托贷款项目获得批准,标志着清洁基金有偿使用业务实质启动。

●2011年12月7日,清洁基金与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清洁基金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开始从单个项目的点上升到省级区域的面。

●2011年12月23日,以清洁基金为并列第一大股东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成功举行,标志着清洁基金股权投资业务的开始,也标志着清洁基金着手参与碳市场战略布局,助力国内碳市场建设。

●2011年12月31日,作为清洁基金主要资金来源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国家收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着力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

以CDM为基础的国际碳交易的蓬勃发展,以及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的成功运行,极大地鼓舞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信心。中国“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目标。

目前,我国CDM项目国际合作仍在发展之中,自愿碳交易市场的探索已经渐渐展开,金融机构绿色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碳市场和碳融资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市场氛围逐步浓厚。财政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财政部也是国务院明确的负责气候变化融资的主管部门,清洁基金作为国家层面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性基金,积极参与推动中国碳市场的设计和建设,是应尽之责。

清洁基金将支持碳市场建设作为各项主要业务中的重点内容,利用多种方式积极作为。一是通过赠款支持各省份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等基础性工作,以及国内碳交易试点省、市的政策机制设计工作;二是利用清洁发展委托贷款继续支持新的CDM项目;三是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等部委和省市领导大力支持下,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战略入股,与国家电网、宝钢集团、华能集团、申能集团等十家中央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同成为该公司股东,此举在业界内外都产生不小影响。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于2008年成立,已推出CDM项目交易、自愿减排交易、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项目、低碳技术产权交易、南南环境能源交易系统、日本经产省项目交易等六个品种,并制定了综合性核查方法——国碳标准以及建筑行业的核查方法。截至2011年底,共实现挂牌金额326亿元,成交金额74亿元。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批准同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于2009年建立了南南全球环境能源交易系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环境能源交易,创新了南南合作市场化途径,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2011年,它创造性地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增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市场的国内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为推动全国性环境交易市场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清洁基金入股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不仅首开基金股权投资先河,对于助力国内碳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此,基金管理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贺邦靖指出,清洁基金作为国家层面的应对气候变化专项基金,应该在我国探索建立碳市场方面发挥先锋、引导作用,要敢于先行先试,通过亲身实践,为国家全面推开碳市场工作摸索经验。清洁基金入股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希望能够借此平台加快碳市场建设工作,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核证、咨询、会展、金融等新型服务业,积极为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服务,让低碳产业真正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记录碳足迹

碳减排工作有其特殊性,因为温室气体看不见、摸不着。为保障碳减排成效的真实可靠,国际公认的做法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碳减排进行测量、报告与核查,这就要求减缓气候变化项目或行动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简称为“三可”)。

清洁基金支持的项目是否能达到减排温室气体的效果是决定基金投资的最关键的依据,也是衡量基金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清洁基金要求委托贷款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都必须具有控制或减排温室气体(以下统称“碳减排”)的效益,而且要求每一个委托贷款项目必须提交经专业第三方机构估算的项目碳减排量或潜能。清洁基金形象地称之为“碳预算”。其实,将人们较为陌生的碳减排概念与耳熟能详的预算概念相结合,便于大众理解碳减排评估工作,本身就应被视为一种概念创新。而要求所投资项目公开报告真实可靠量化的碳减排效益的做法,在国内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工作中更是一种实践创新。“碳预算”报告不仅为衡量是否投资一个具体的节能减排项目以及项目投资后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依据,制定“碳预算”的过程也是对相关项目业主碳资产管理的能力培训,为其将来参与碳市场交易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家层面碳市场机制的建立运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针对能够直接产生碳减排的项目,即直接减排项目,例如可再生能源项目、废能回收利用、节能改造项目等等,“碳预算”主要是评估碳减排量。而针对于本身几乎不减排却为下游行业直接减排提供关键部件的项目,即间接减排项目,例如新能源装备和材料的生产制造,“碳预算”主要是评估项目碳减排潜能,就是估算项目的装备和材料销售量在下游行业直接减排量中占有的份额,再扣除项目本身的生产耗能对应的碳排放量。清洁基金在支持直接减排项目的同时,还决定大力支持间接减排项目,希望通过所支持的具体项目,以点带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性基金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旨在为国家新兴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起到尽可能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直接减排项目的碳预算,其碳排放计算与监测主要采用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发布的方法学、配套的计算工具,并在基准线选择和额外性评价上进行了适当的简化。而对于间接减排项目的碳减排潜能预算,目前没有现成的公认的方法可循,核心要点是采用“比价法”。例如,预估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的碳减排潜能,通过燃料电池价格占下游电动汽车(直接减排产品)成本或售价的比重来计算,电动汽车利用燃料电池,替代从电网充电,减少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电力消耗,其直接减排量乘以上述价格比重就是单位燃料电池的碳减排潜能,由此整个燃料电池生产线的碳减排潜能就很容易计算获得。可以说,引入碳减排潜能概念和采用“比价法”都是清洁基金的研究创新,目的是指导客观衡量新能源装备和材料制造项目对最终碳减排量的贡献,“比价法”则为这种衡量提供了一种定量方法。

北京华通三可节能评估有限公司受委托开展碳预算,目的之一是培育第三方中介机构,为将来碳资产管理和国内碳市场行业储备中介力量,是未雨绸缪之举。因为第三方中介机构是保障碳减排量真实可靠的主要力量,是碳资产管理和碳市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在包括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内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进而可能影响国家减排目标的按时实现。而目前,国内专业和规范的碳减排认证中介机构尚显不足,且大体上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力培育,以避免未来国内碳市场再现类似2009-2011年期间CDM项目排队等候审定机构的现象。

同时,清洁基金清楚地感觉到,“碳预算”概念、相关评估方法以及监测计划还不够成熟,离国内碳资产管理和碳市场交易对减排的定量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清洁基金积极投入到符合国情和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标准规范建设之中。2011年3月,清洁基金加入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通过联盟平台,与国内领先的标准研究机构、行业机构、认证机构等联手制定《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评价技术规范》等节能减排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此项成果将成为联盟首批标准之一。同时,清洁基金还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若干重点行业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技术规范研究,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的专业研究机构开展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国内加强对“三可”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准备“三可”技术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以借鉴优良的国际做法和经验,促进国内与国际标准顺利衔接。

 

●展望●

创新,是清洁基金的生存之根本,发展之基础,壮大之利器。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关于“调结构、转方式”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清洁基金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放眼未来,面向国际,稳抓机遇,笑迎挑战,进一步深入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融资模式和道路,为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不断做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财经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2479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