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代表热议北京治污 雾霾回马枪带来重污染天

2015-04-10

 

导语:刚晴朗了几日的北京再现雾霾天。昨天一整天,京城都处于雾和霾的黄色预警中,截至昨晚5点,北京城区的空气质量仍沦陷在六级严重污染之中。PM2.5成为两会热词,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北京大气治理出谋划策。

雾霾回马枪 代表委员热议大气治污

污染情况:雾霾夜袭空气质量超标
22日的京城天蓝云淡,但好景不长,雾霾入夜来袭,空气中的污染物迅速积累。从东南部开始,细颗粒物高浓度逐渐向北推进,城六区污染浓度明显上升。高浓度的污染没有随着太阳升起改变,昨天9时的空气质量实况监测数据显示,城区包括东城东四、西城官园、朝阳农展馆、海淀万柳、丰台云岗等多个评价点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微克,属六级严重污染。郊区大兴、亦庄、平谷等监测点也达到六级污染水平。市环保局也启动了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提醒市民注意防护。
政要表态:提高空气质量限购不放松
“对于空气质量的现状,我们也很着急”,昨天,副市长张工在人代会上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打出“组合拳”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包括种林35万亩、淘汰15万辆黄标车、平房非文保区4.4万户完成电采暖改造。“就抓龙头来说,机动车尾气是重中之重”,张工说,针对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市级层面将采取较严格的举措,至少不能让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情况再恶化,车辆限购政策“不会放松”。本市将推广电动车、规划恢复部分自行车道,公租自行车今年将增至1万辆以上。
代表献计:推无交通上班少开车享优惠
昨天,海淀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针对市民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提出,试点无交通上班,从而降低PM2.5,改善空气质量。郑新蓉解释说,引入自主工作8小时的弹性工作机制,实行无交通上班,可以让很多可以通过互联网办公的企业率先试点这种工作制,让更多市民可以在家里完成相应的工作,而不需要早上开车到单位,下午从单位开回家,既减少交通压力,又能减少尾气排放,从而降低PM2.5。

新车未达京V标准3月1日起在京禁售

新规:京V车辆销售注册捆绑
昨天,北京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2月1日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执行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我们把京V排放标准车辆的销售和注册进行捆绑,也就是说3月1日以后,4S店销售的新车必须都是京V排放标准的车辆,而消费者购买的车辆如果想在北京上牌,也必须是符合京V排放标准的车辆。”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处长李昆生说,执行京V标准以后,市内二手车转让交易不受影响,国三、国四的车辆仍可交易,但外地转入北京的车辆必须符合京V标准才可以注册落户。
监管:在用车超标行驶最高罚1000
市环保局表示,新标准实施后,北京也将收严对在用车的排放管理,从而达到减排的效果。据了解,目前北京国三以上的车辆大约有350万辆,而这部分机动车均装有车载排放诊断系统(OBD系统)。这个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 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机动车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在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报警后,未对机动车进行维修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要求而上路行驶200公里以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车辆连续行驶超过200公里的,处1000元罚款。

释疑“京V”标准对治理PM2.5的重要性

京V实施后效果单车氮氧化物减排可达43%
受区域大范围大雾天气影响,今年1月北京连续出现空气重污染。科研结果表明,北京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约占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58%,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约占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的40%。而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都可形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初步估算,机动车排放形成的PM2.5约占PM2.5来源的22.2%。
“京V”与“国V”有什么区别?
“京V”与“国V”均是参照“欧V”制定,由于技术方面和燃油供应等原因,“国V”发布受到了影响。北京市出于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迫切需求,先行制定了北京V阶段标准,同时,北京市解决了配套燃油的供应问题,具备实施第五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标准的条件,因此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先行实施北京V阶段标准,待中国第五阶段标准发布后,立即废止北京V阶段标准,改为提前实施中国第五阶段标准。
新标准实施后,是否会对在用车的使用造成影响?
北京对机动车实行“新车新标准、老车老标准”的管理原则,执行新标准的范围是市场销售新车和在京首次申领牌照的机动车,对在用车的使用没有提出限制条件,因此不会产生影响。
京V车出京加不到配套燃油是否会受影响?
试验表明,第五阶段标准轻型汽油车使用北京周边国Ⅲ标准的汽油行驶3万公里,不会影响车辆正常使用,但排放增加,即净化器净化能力受到抑制,再使用一段时间第五阶段燃油(通常两箱油)后,排放得到恢复,即净化器净化能力得到恢复。而据相关统计,本市出京车辆行驶里程一般只有几千公里,不会超过1万公里,基本上是短距离、短时间出京。

北京市启动室内PM2.5检测研究

为何要启动室内PM2.5监测研究?
连两周,本市深陷PM2.5“爆表”天气,紧锁门窗、囤积口罩、抢购空气净化器……市民用尽能想到的一切办法,使自己能远离雾霾。但仅仅在室内就能远离污染吗,室内的PM2.5情况如何呢?北京市疾控中心负责人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已立项启动空气环境中PM2.5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还将首次对室内空气中PM2.5的含量进行采样分析,关注人们的居家办公环境是否“健康”。此研究结果将对不同程度空气污染指数进行分级,根据分级情况,进行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居家和公共场所是监测对象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马彦表示,目前环保部门在做大气环境中PM2.5的监测,但室内的PM2.5却鲜有人关注。“不论是上学、上班、就餐、访友、休闲,室内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占一天80%左右时间,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健康息息相关。”马彦介绍,与目前研究及监测的主要对象为室外大气中的PM2.5数值不同,其研究将着重针对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和成分构成、不同人群PM2.5暴露水平以及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一方面,对包括尾气排放量较多地区、工业设施较多地区、扬尘导致的粉尘浓度较高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室内场所进行采样,对比观察室内PM2.5和周边环境的关系。另一方面,不同室内场所,如居民家中、办公室、学校、宾馆饭店、以烧烤或涮肉为主的餐馆等居民主要活动的场所进行空气采样。
PM2.5对人长期危害猛于非典
“非典是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我们有措施可以干预,市民自身也可防护。PM2.5污染严重可能不会短期内直接导致人的死亡,但对国民素质的长期影响比非典严重得多”,在马彦看来,此次PM2.5引发的是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百姓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
同时研究PM2.5对健康影响
考虑职业人群和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此研究还将针对特殊人群和极端天气开展相关研究。同时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并充分利用以往的大气监测资料以及PM2.5相关疾病资料,开展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目前,市疾控中心已成立专项课题小组,包括环境卫生、慢性病、传染病、毒理、统计信息等各方面专家正在加班加点,推动研究的进程。同时,市疾控中心还将联手环保、中科院、北医等多部门,参与到研究过程中。这是北京首次对室内PM2.5污染状况和对人群健康影响较为系统、大规模的研究,该研究在国内也尚属首次。据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将及时发布。
将适时发布传染病早期预警
“老百姓只知道,天不好,少出门,但和老百姓健康有什么关系?长期处于这种空气中对人体的影响有多大?”马彦表示,目前所有专家都一致建议,空气污染指数较高的时段,老年人和有呼吸等基础病的患者应该减少外出,因为这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或加重。在其研究中,将把环境暴露的监测结果对比疾病监测的结果,探索建立空气质量与相关疾病发病的数据模型。监测数据将用于本市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和健康提示,同时,为市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结语:北京市卫生部门介绍,我国在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而近日我国出现雾霾的地区有许多超过了这个标准,特别是北京部分地区,PM2.5甚至突破每立方米0.9毫克。 限购汽车、提高排放标准,启动室内监测能解决问题吗?政府对此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这一切,时间都会给我们答案。

来源:京华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1238

Website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