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很重要原因是:一方面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另一方面,在于长期以来环保部门执行力偏软:一是体现在,对于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监管不力;二是环保部门碍于情面,很多时候对于地方政府治污不力睁只眼闭只眼。然而,这种情形正在扭转。
中国低碳网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在3月进行的"联合执法周"中,北京环保部门拟立案处罚环境违法单位61家,拟处罚金额138万元,违法单位全部毫不留情地集中曝光。
结合北京全市展开的环保大检查,北京市从今年3月份开始,将已持续开展一年的"大气专项执法周"升级为"联合执法周",在日常执法基础上,每月利用一周时间开展环保、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
在3月开展的今年首个联合执法周中,全市环保、城管部门共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1056家。其中环保部门拟立案处罚环境违法单位61家,拟处罚金额138万元,违法单位全部集中曝光。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工地扬尘、使用小煤炉等违法问题的5家单位,交由城管部门查处。
从环保部门的检查来看,根据季节特点,重点对煤烟型污染进行检查,环保部门共检查燃煤锅炉使用单位203家,占被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总数的19.2%。
在拟立案处罚的61家环境违法单位中,燃煤锅炉使用单位22家,占拟立案处罚总数的36%;餐饮企业14家,占23%。从具体违法行为看,废气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使用的17家,占拟立案处罚总数的27.9%;无环保审批或验收手续的14家,占23.0%;废气超标排放的20家,占32.8%;不使用清洁能源的6家,占9.8%;危险废物类违法行为的4家,占6.6%。
记者发现,在北京市环保局曝光的这61家违法单位名单中,餐饮企业中有北京潘家园庆丰包子铺,这样的知名餐饮品牌,其违法行为类型为"环保手续问题"。在燃煤锅炉使用单位中,包括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违法行为为"超标排放"。61家单位中,北京科技大学为唯一的一所高校,违法行为为"不正常运行环保设施"。
据了解,相比于2014年的"大气专项执法周",今年的"联合执法周"增加了执法内容,在以大气类污染源为执法重点的基础上,增加对水和固废污染源的检查。执法范围以重点区域为主,每月确定执法重点区县(区域),针对区域内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4月,北京全市将继续开展联合执法周检查,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其中,东城区、西城区环保检查重点为餐饮企业和工地。其他区县以防水卷材和印刷行业为重点开展环保检查。
"环保罚单"背后凸显了环保职能部门保护环境的决心。"环保罚单",不仅把地方政府真正推向节能减排的"聚光灯"下。不可否认,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环境污染仍然较重,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潜在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一些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要借鉴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道路。专家分析,以下几点值得探索:
第一,要坚决打好污染减排决胜战,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入研究健全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通过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要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强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健全环评、评估、审批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
第三,要健全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不断深化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推进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设,严格环境准入。
第四,要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环保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壮大,引领技术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五,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绿色生活助推消费模式转变。坚持把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污染等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想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加强监督管理,并对违法者落实责任也非常重要。只有有严厉的惩戒措施,才能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来源:中国低碳网